黄梅戏的特点
2024-04-07 00:43:19
1、唱腔。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
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2、行当。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辛亥革命前后,角色行当分工被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
3、服饰。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4、妆容。
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
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氲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
5、乐器。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
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包括高胡、二胡、琵琶、竹笛、扬琴、唢呐、司鼓等)为主;西洋乐器(电子琴、单簧管、口琴等)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 上一篇:压枪上下晃动怎么调灵敏度
- 下一篇:电视背景墙插座安装高度
猜你喜欢
-
玉扇怎么养
阅读量:31 -
青玉草本植物多肉怎么养
阅读量:18 -
蓝光寿锦怎么养
阅读量:32 -
绿牡丹多肉的养殖方法
阅读量:6 -
彩虹菊怎么养
阅读量:91 -
怎么让玉露长的快
阅读量:28 -
怎么让玉露恢复绿色
阅读量:29 -
条纹十二卷有什么作用
阅读量:72 -
冰灯玉露的主要价值
阅读量:59 -
京之华锦是什么杂交出来的品种
阅读量:5
-
阅读量:96
-
阅读量:73
-
阅读量:84
-
阅读量:48
-
阅读量:30
-
阅读量:18
-
阅读量:88
-
阅读量:22
-
阅读量:92
-
阅读量: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