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简介
2024-06-01 23:45:44
1、送王船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厦门市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厦门“送王船”以同安西柯镇吕厝村、海沧钟山村、湖里钟宅村3个地方的规模较大;在海沧说到规模大小石塘规模最大。该习俗一般3到4年举行一次,通过掷筊确定在固定农历月份中的某一天举行。送王船习俗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2、送王船民间习俗是闽台民间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闽台民间在历史上有无数遇难海上的无主孤魂,闽南百姓怀着对无主孤魂的同情和悲悯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十分丰富的送王船习俗。台湾屏东东港送王船甚至演化成数十万人参与和观摩的旅游文化盛会。本书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蔡亚约撰写,介绍了送王船习俗的形成、内容和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
3、民俗简介:“送王船”仪式依序有王船的制造、出仓、祭奠、巡境、焚烧等。
4、民俗溯源
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爷。关于王爷的传说尚无定论,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最晚也到清代雍正年间。2004年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送的是第148任王爷,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王爷并非代表“瘟神”,而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般是三到四年举行一次,通过掷筊在固定的农历月份确定某一天举行送王船仪式,制造一艘王船,或是用杉木制成,或是纸制,把王爷请上王船,载上柴、米、油、盐以至各项生活用品等实物,在海边焚烧。
5、“送王船”(不能称为“烧王船”,当地人很避免用“烧”这个字),是沿海渔港、渔村古已有之的传统民俗,通过祭海神、悼海上遇难的英灵,祈求海上靖安和渔发利市。厦港渔家的“送王船”习俗,还糅合了王爷(郑成功)信仰。据传此俗源于台湾,清初渔家为缅怀郑成功的丰功伟绩,以王爷作为代天巡狩的神而奉祀,并造“王船”送之入海,虽不言明而心领神会。这一种民俗在“文革”期间中断,1995年在去台厦门住民的倡议下,重新恢复三年一次的活动,规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热闹。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
-
微信群怎么找
阅读量:75 -
二氧化钛会堵塞毛孔吗
阅读量:46 -
genanx潮牌是什么档次
阅读量:50 -
华为如何触屏调节音量
阅读量:81 -
冬天喝凉水的危害
阅读量:39 -
以家人之名结局
阅读量:56 -
西瓜功效与作用
阅读量:67 -
陈小艺演的翠花是什么电视剧
阅读量:59 -
肉眼牛排和西冷牛排的区别
阅读量:6 -
立夏吃什么食物
阅读量:7
-
阅读量:40
-
阅读量:80
-
阅读量:82
-
阅读量:9
-
阅读量:15
-
阅读量:49
-
阅读量:40
-
阅读量:6
-
阅读量:19
-
阅读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