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指南 > 正文

三伏的来历

2024-07-20 05:44:16

1、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

2、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3、初伏和末伏固定是10天,中伏是不固定的,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三伏有些年份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