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窑变釉的底部特征
2024-09-21 00:13:45
1、圈足露胎处常为浑圆的“泥鳅背”状,若是民窑器,底部会有明显的旋痕,器底会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或“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后期的圈足露胎处略有棱角突起;嘉道时期的足部仍施均匀黄褐色釉,少数器底露胎无釉。
2、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因由窑变釉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釉”。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 上一篇:羊肉怎样去除腥味
- 下一篇:普通糯米粉能做雪媚娘吗
猜你喜欢
-
成语伸头探脑是什么意思
阅读量:83 -
露天荠菜几月份种植
阅读量:8 -
成语料敌制胜是什么意思
阅读量:87 -
沃柑栽培技术
阅读量:28 -
果树的修剪方法和技术
阅读量:80 -
一叶兰不长新叶咋回事
阅读量:64 -
天竺葵叶子焦边是怎么回事
阅读量:23 -
铁线莲叶子枯萎怎么办
阅读量:66 -
成语折节下士是什么意思
阅读量:66 -
成语明明白白是什么意思
阅读量:95
猜你喜欢
-
阅读量:69
-
阅读量:72
-
阅读量:42
-
阅读量:96
-
阅读量:49
-
阅读量:16
-
阅读量:49
-
阅读量:57
-
阅读量:81
-
阅读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