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2024-12-01 20:37:08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指的是韩信。背水一战经过韩信指挥过后,成为一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在绝境中为寻找生机而拼死一战,其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背水一战”这个典故,蕴含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哲理思想,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这个典故也揭示了对阵时轻敌的危害。
历史典故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驻守在井陉口的是赵军大将陈余,他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后勤供给,韩信没有后援,一定会败走。但是陈余自以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得知这一情况,亲自率领队伍在距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赛。尽管已经是深夜了,但他仍然在部署第二天的作战方案。他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成一字阵势引诱赵军;同时又派两千轻骑兵,每人拿一面汉军旗帜,连夜绕到井陉口山背后,待第二天汉军和赵军展开激战,乘赵军军营空虚的时候,让两千汉军突袭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赵军探马探知汉军背水扎营,后退无路,马上察报了赵王。赵王闻报,便嘲笑韩信犯了兵家大忌,竟将军队置于死地。
天亮以后,韩信布置完毕,开始从井陉口击鼓出击,赵王与陈余率领赵军全面出击,两军厮杀在一起。这边战斗正酣,那边两千轻骑兵看到赵军留下一座空营,就迅速闯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积,全部插上了汉军的旗帜。战场上,韩信见难以速战速决,便率领汉军佯装败退,一直退到河边的阵地,与河边的一万军队会合。赵军追杀汉军来到河边,原想把汉军赶进河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此时的汉军后退无路,反而个个以一当十,奋勇拼杀,把赵军打得大败。
赵军一见汉军势不可当,就想撤回赵营,却发现营中到处飘扬着汉军的旗帜。他们以为汉军占了自己的大本营,顷刻间,赵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混乱之中,赵王被擒,赵军数员大将被杀,李左车也被汉军俘获。韩信看到军士押着李左车向自己走来,快步向前,亲自为他松绑,把他奉为上宾。李左车问韩信:“为什么要背水结阵?”韩信解释说:“只有把汉军置于死地,他们才会为求生而拼命。兵书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
-
穿鞋脚臭处理小技巧
阅读量:91 -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阅读量:55 -
厕所下水道臭味怎么消除
阅读量:20 -
热带雨林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量:7 -
候补抢票表示什么意思
阅读量:39 -
孟母三迁发生在哪里
阅读量:75 -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阅读量:92 -
榴莲肉能冷冻保存吗
阅读量:55 -
领结婚证需要带什么
阅读量:11 -
切好的芒果放冰箱第二天能吃吗
阅读量:78
-
阅读量:34
-
阅读量:35
-
阅读量:79
-
阅读量:73
-
阅读量:41
-
阅读量:89
-
阅读量:15
-
阅读量:30
-
阅读量:31
-
阅读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