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4-12-02 05:15:16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羌笛和杨柳作为行为的主动方和被动方,将羌笛的声声“怨”,表达了诗人的情绪。《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全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 上一篇:onenote是什么
- 下一篇:北京传媒大学有哪些专业
猜你喜欢
-
孕妇如何防辐射
阅读量:42 -
吃什么防辐射最好
阅读量:37 -
毛巾隔几天就有异味怎么办
阅读量:84 -
出租房租赁要注意什么
阅读量:15 -
毛巾应该多久换一次
阅读量:47 -
二手房过户费怎么算
阅读量:53 -
床单被套多久洗一次
阅读量:85 -
怎么收纳冬季衣物
阅读量:32 -
吃大蒜口臭怎么办
阅读量:54 -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是怎么回事
阅读量:83
-
阅读量:52
-
阅读量:39
-
阅读量:27
-
阅读量:29
-
阅读量:20
-
阅读量:72
-
阅读量:65
-
阅读量:70
-
阅读量:6
-
阅读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