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诗意
2024-12-02 12:17:15
《题西林壁》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题西林壁》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 上一篇:罗贯中是什么朝代的人
- 下一篇:滁州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猜你喜欢
-
中国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阅读量:62 -
牛肉炖多久
阅读量:89 -
一公顷等于多少
阅读量:63 -
吃鸡腿会胖吗
阅读量:8 -
狗狗吃自己的便便是怎么回事
阅读量:90 -
玉米怎么煮多长时间
阅读量:11 -
关联qq号都能看到什么
阅读量:61 -
羽丝绒的被子好还是羽绒的被子好
阅读量:23 -
洗手盆下水道反味儿的解决办法
阅读量:80 -
菱形片怎么切
阅读量:80
-
阅读量:31
-
阅读量:32
-
阅读量:64
-
阅读量:39
-
阅读量:67
-
阅读量:81
-
阅读量:30
-
阅读量:24
-
阅读量:8
-
阅读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