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
2024-12-02 12:28:08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来历
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一事物发出的不同感想。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说涡阳)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出处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
-
孕妇如何防辐射
阅读量:55 -
吃什么防辐射最好
阅读量:20 -
毛巾隔几天就有异味怎么办
阅读量:42 -
出租房租赁要注意什么
阅读量:91 -
毛巾应该多久换一次
阅读量:67 -
二手房过户费怎么算
阅读量:54 -
床单被套多久洗一次
阅读量:60 -
怎么收纳冬季衣物
阅读量:29 -
吃大蒜口臭怎么办
阅读量:28 -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是怎么回事
阅读量:41
-
阅读量:47
-
阅读量:67
-
阅读量:85
-
阅读量:75
-
阅读量:85
-
阅读量:63
-
阅读量:34
-
阅读量:58
-
阅读量:39
-
阅读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