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折柳的典故
2024-12-02 19:30:36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折柳一词还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经典折柳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杨柳》
唐·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
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但是,有人认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 上一篇: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 下一篇:埃及有哪些古代文明景点
猜你喜欢
-
狗狗五天不吃饭只喝水
阅读量:26 -
古筝有几根弦
阅读量:63 -
狗不停的叫预示着什么
阅读量:80 -
关于信仰的唯美句子
阅读量:81 -
锻炼完多久可以洗澡
阅读量:11 -
竹菜板第一次怎么处理
阅读量:29 -
小狗吐了怎么回事
阅读量:29 -
信用卡是不是要逾期了才能协商
阅读量:31 -
中信银行家乐福信用卡优惠活动
阅读量:58 -
农业银行环球商旅信用卡权益
阅读量:88
-
阅读量:75
-
阅读量:38
-
阅读量:9
-
阅读量:43
-
阅读量:19
-
阅读量:10
-
阅读量:30
-
阅读量:85
-
阅读量:25
-
阅读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