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务员备考之路
1、一、笔试首先是资料的选择。公务员不指定教材,去到书店,各种公务员备考资料浩如烟海,怪吓人。我当时的选择是:买了2009年中公教育李永新主编的国考行测真题、中公教育配套行测预测题、铁道出版社申论真题、华图广东省考历年真题。我在大三下学期就买全了这些资料,全是2009年版的,呜呜,加上那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动力做题,直到大四上学期才开始比较有心思做题,我就只能将错就错用旧版本的书啦。虽然效果差不多,我的建议还是等当年最新的版本出来之后再买。(用过这些资料后,我觉得还是中公教育的版本比较权威,华图虽然被很多人推荐,我个人却觉得它的答案和解题思路跟中公教育的相比差远了)其次是备考过程。很多人不重视国考,觉得那只是一次练笔,没有必要花很多心思准备,我认为,在国考的时候准备充分了,省考就会变得很轻松,因为国考的题量和难度都要比省考大很多。做习惯了国考的题目,省考自然不在话下。国考和省考的准备过程是相似的,行测都是以做真题为主,偶尔可以做做预测题,练练速度,但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做,甚至涂卡的时间都要有所预留。我在国考的时候就吃了大亏,没有算好时间,结果不够时间涂卡,白白浪费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做行测也要有取舍的精神,题目是肯定做不完的,关键就在于第一板块数学和最后一版资料分析,如果你不是数学十分了得,我就建议你放弃数学,腾出时间做最后的材料分析,因为材料分析题很多是不用算的,看看材料就得出答案了,就是要算,也不复杂。申论的复习比较讲究技巧,历年的申论范文可以好好看看,主要是看答题的思路和模式。申论是很讲究答题的模式的,基本上都是策论文,也就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文章,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多看几篇你就可以总结出规律啦。此外,申论很讲究平时的积累,时事政治是必须关注的,特别推荐国考的同学看人民日报、半月谈以及各种大型网站的评论版文章,推荐省考的同学尤其关注南方日报评论版、半月谈和凤凰网评论文章,还有就是百一测评的试题,也要多做着练习一下。最后是时间的安排。以我自己的经验,我在大三下学期就基本了解了行测和申论的考核内容,虽然没有持之以恒做题,心里已经形成一个概念。大四上学期开始陆陆续续做题,主要以做真题为主,大约做了6~7套行测真题,3~4套预测题,准备时间约一个月,接着去参加国考。可惜时间没有预留好,35道题没有涂到卡上,以1.5分之差进面试,很遗憾,所以,最好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涂卡(书店有一种预测题配了答题卡,我当时比较邪恶地偷偷拿了几张,回来之后陈同志帮我复印了10几张,就够用啦)。省考的时候,有了国考的经验和教训,准备起来就轻松多了。我认为考前的一个月很关键,我在那一个月里,不像很多人一样选择花昂贵的价钱去华图培训,或者完全腾出时间专攻公务员考试,而是到一个公务员单位实习,白天到办公室工作,并抽空看报纸,晚上基本坚持每天做一套题,最懒的时候也能保证3天做一套题。后来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假如选择去培训,不仅花钱还会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如果把自己关在家里或学校,我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毅力坚持每天做题,容易偷懒。但是,选择了实习,让我的作息变得规律也有了紧迫感,如果不利用好晚上的时间,就没有办法复习了,尤其让我获益的是,在办公室可以每天看南方日报和别的一些报纸、刊物,这无形中为我申论的高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幸运的是,那一个月《南方日报》几乎每天报道关于“民工荒”的问题,最后省考的申论就出了这方面的题目。申论中出现的材料很多我都看过,出得最多的是《南方日报》的内容,此外还有半月谈、凤凰网、每日时评的内容。准备好这些后,申论也不用愁啦。另外,要说明的是考前的三天,最好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我那时候是早上7点半起床,8点准时做题,很好地保证了做题的感觉。
2、二、面试到面试,很多人会首先说,要后台要关系的啦,没后台没关系,想都别去想啦。这样的想法,相信大家都有过。以我这次的亲身经历而言,我不知道能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现实经历,就是个人的努力比任何关系都重要。最终伴你走向成功的不是关系也不是后台,而是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现场表现力。面试跟笔试不一样,笔试只需要面对一张答卷,面试面对的是一群人,压力无疑更大。从4月21查到笔试成绩,到5月11日的面试,原则上有半个多月的复习时间,事实并非如此,真正能用在面试复习的时间,大约只有10天。如何用好这10天,很关键。以我自己的经验,我是先用4天左右的时间看华图面试的书,了解面试的方式和模块,面试的出题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的几大模块,大家可以买书或上网查找,在这不一一列举,我这里主要讲准备的过程。看了华图的书后,虽然对出题方式有了全面的了解,却陷入一个很僵硬的答题思维模式中。不管看到什么题目,头脑中反馈的都是一、二、三怎样怎样,情况非常糟糕。这时候,我选择丢开书本,以实战为主,同时上网查看最新时事新闻。实战让我如临现场,看新闻让我视野开阔。实战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受一个亲戚推荐到党校进行了为期仅1天的面试模拟训练,虽然只进行了1天的模拟练习,但那种现场感和老师的点评,让我有了实战的感觉并在点评中知道自己的优劣;二是把家人、同学抓来当评委,在家在校实操。(这个点子是从国考成功的hj师兄和wj同学那学来的,对二位表示感激)。那时候刚好是五一,我们一大家子10几、20号人齐聚一堂在外婆家,家里人员身份不一,有公务员、有记者、有学生……大人小孩,全被我抓来当评委。公务员经验丰富的老爸和姨丈则作为主面试官,负责对我出题和提问,大舅舅计时,小舅舅记录我的不足之处,其余亲戚亦可在面试结束后点评。全部安排妥当后,我宣布大家必须严肃气氛,创造真实的现场感。我们进行了3轮真实场景的模拟,包括动作神态答题的思路,亲戚们都进行了悉心的点评。大家为了给我做评委,一个中午没休息,特感动~后来证明这个演练也是相当成功的,记得在模拟中,姨丈给我出了一道关于如何组织本单位团员过好五四青年节的组织策划题,我当时回答得很空泛,姨丈提出建议说,回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具体说明开展活动的内容、方式和地点。后来在我面试的时候,刚好遇到类似的题目,问说如何组织30名优秀高中生到国外开展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对外交流活动,我在回答的时候就特别定了个点说去日本进行交流活动,因为日本环保各方面很有借鉴价值。估计这样的回答给了考官好印象。在家演练了之后,面试前3天,我那时候在学校,又抓来了本专业的海槟、必远、建东做我的评委,进行了一次模拟练习。通过不断的真实场景模拟,我的胆量越来越大,思路越来越清晰,口头表达也越来越流利。值得一提的是,我觉得我整个大学有意识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在大一时我就参加了中文系的辩论队,大学4年,我参加了无数次演讲朗诵比赛,做班干和社团干部的时候,经常代表班级和部门发言,这些经历,提升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所有的因素叠加,最终让我在面试中取得高分,伴我走向预想中的成功。
3、三、小小建议很多人在我们都还没有考公务员的时候会传言说:谁谁谁裸考成功,多厉害多牛B。我相信有这样的牛人,通过这一次一起参加考试,我也见识了不少这样的牛人同学。比如考上国税的j同学、比如考上广州公安的cl,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强大实力,一个本身就是中大被保研的高材生,一个是到羊城晚报和中国法制日报当过记者的才女。所以,如果你不是实力本身就很过人,我觉得还是认真踏实地备考为好,因为机遇偏爱天才之外只偏爱有准备的人。这种准备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这种积累也不仅限于考试得高分,而是综合实力的提升,包括思维、视野、口头表达方方面面。SO,如果你现在刚上大一、大二,不妨积极一点,让自己的大学过得明确一些,看书读报开阔视野是必须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别放过,多争取机会在人前说话,你会最终因为话说得流利有深度而受益,顺便在这里提一下,百一测评里除了有考公务员的试题,还有一些其他的试题,希望能帮你们更好的学习和进步;如果现在开始上大三了,那就要更明确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尽量多培养那方面的能力,有考公务员意向的,可以了解下考试内容啦;如果现在步入大四,那也别着急,准备的时间刚刚好,要开始筹备啦,开始做题吧~加油!
4、四、肺腑之言通过这一次的公务员备考,我觉得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让我最后走向成功的,我汇聚了很多人的经验和智慧,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此,特别感谢最先给我点拨的hj师兄,他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启发我关注时事评论、学习逻辑学、锻炼记者思维,并且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有问必答;感谢ym为我提供的大量网上下载的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每天督促我做题,让我紧紧抓住了最为关键的考前一个月;感谢强大的亲友团牺牲假日午休陪我模拟面试进行深刻的分析点评,并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让我充满前行的动力;感谢亲爱的小吉在我买备考资料踌躇不定的时候及时而耐心的短信建议,让我买了一套受益匪浅的教材;感谢hb、hb广商的朋友、wj、by、jd等等等等很多很多朋友不同方式的帮助,为我排忧解难,信心满满;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一路走来,很艰辛却很温暖,谢谢你们——所有陪伴我走来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