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囊生物学组织结构详解
引言:了解毛囊毛囊生物学组织结构详解,我认为对于想要解决因毛孔而引起的皮肤问题,例如黑头、粉刺、角栓、痤疮、毛孔粗大等皮肤烦恼,有很好的帮助。我们经常说毛孔毛孔,但是对皮肤“毛孔”构造真正了解的人却很少。其实毛孔是皮肤表面上露出来的孔状结构——毛囊口,是毛囊和皮脂腺的共同出口。而毛发则是从毛囊中生长发育的出来的。
毛囊的结构
1、毛发分为两部分:突出皮面的部分称为毛干,而生长于皮肤内的是毛囊;之前已经讲解过毛干结构组成,这篇文章主要讲解毛囊组织结构。皮肤内包围毛发的组织层称为毛囊,是一种相对于皮肤表面斜置的盲管。毛囊跟皮肤一样也是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人类毛囊的总量在出生时已经确定,出生时毛囊在全身皮肤是均匀分布的。随着个体生长和体表面积增大,毛囊密度逐渐下降,这在躯干四肢尤其明显。
2、纵向方向,毛囊由浅入深分为3个部分,自毛囊口至皮脂腺开口部称为漏斗部,皮脂腺开口至立毛肌附着处称为峡部,立毛肌附着处以下称为球部。峡部末端立毛肌附着处的外毛根鞘细胞增殖形成隆突区(Bulge),为毛发上端的标记。隆突部位目前被认为是毛囊干细胞存在的主要部位。隆突区与立毛肌基部结合在一起。
3、横向截面方向,毛囊由2组结构组成,内部由上皮性成分组成,外部由结缔组织成分组成。另外,将上皮性成分分为内毛根鞘和外毛根鞘,将结缔组织性成分(真皮单位)成为结缔组织性毛囊,包含真皮鞘及毛乳头(Dermal papilla,DP)。
4、 结缔组织毛囊 (connective tissue sheath)覆盖毛囊(毛包)外侧,由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有I型及Ⅲ型胶原组成,是与真皮相连。又称真皮鞘叵萤茆暴(Dermal Sheath)、纤维鞘、结缔组织鞘,胶质原纤维的走向在内环层是环状,外纵层是纵向。另外,在胶原纤维之间存在少量弹性纤维。结缔组织鞘包裹住全部毛囊,可分为三层,① 内层,为一透明玻璃样的薄膜(硝子膜),相当于表皮的基底膜;② 中层,由波浪状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③ 外层,由疏松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所组成,与真皮结缔组织无明确界限。真皮鞘下部包含有精密的微血管网络。
5、 毛乳头 (Dermal papilla,DP)毛乳头是一个可诱导毛囊生长、调控毛囊发育和周期性生长的结构,由细胞外基质及成纤维细胞构成,几乎整个被毛囊下部的上皮基质包绕。毛乳头在毛囊的形态学发生和毛囊周期性生长调控中起主导作用。在毛囊的下端,毛发基质由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被真皮鞘及真皮乳头包裹,进入到不同的分化程序,形成外毛根鞘、内毛根鞘及毛干。
6、 外衣庾骈需毛根鞘 outer root sheath;ORS外毛根鞘是毛囊的最外层,其各层细胞均起源于毛球的毛母质,与表皮枷讹般身相延续,毛囊开口处的外毛根鞘的结构与生化特性与表皮十分相似。外毛根鞘细胞角化,形成无透明角质颗粒的大量透明细胞质的角层细胞,这种与通常表皮不同的角化样式叫做外毛根鞘性角化。此层相当于表皮基底层及棘层,由它们延续而来,由抑制数层细胞所构成,其最外一层为长方形柱状上皮细胞,相当于基底细胞。外侧以基底膜为界与结缔组织毛囊相连,内侧与内毛根鞘最外层的亨勒层经通过桥粒连接。外毛根鞘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至毛球颈部,下段包裹毛球。
7、内毛根鞘 inner root sheath;IRS内毛根鞘由内而外依次分为三层:① 鞘小皮,又名鞘角质膜,是一层相互连叠的细胞;② 赫胥黎层(Huxley's layer),为1~3层细胞所构成;③ 亨勒层(henle’s layer),由单行排列较扁平的细胞构成。鞘小皮与毛小皮细胞镶嵌排列紧密连接。
8、毛球毛球是毛囊基部(下端底部)的膨大部分,中间有毛乳头。从上面用半球状的毛囊包住毛乳头,其中包围毛乳头的一列细胞就是毛母质细胞(hair matrix cell)(即毛球的上皮细胞,又称毛基质细胞)。毛母质细胞可以产生毛和内毛根鞘细胞,它们都向上生长。外毛根鞘形成毛球的最外层。另外,向毛供应黑色素的黑色细胞在毛母质细胞中混杂。
9、 黑素细胞 Melanocyte,Mc来源于神经嵴的树突状黑素细胞聚集于毛乳头顶部形成毛囊的黑素单位。这些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与基底膜紧密相连,将树突状突起深入球部细胞间隙最终达到皮质细胞,并通过树突状突起向皮质细胞转运黑素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