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反对与日本议和、挽救民族危亡、请求变法维新。
意义:“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杏揉动减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扩展资料:
背景
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主要内容
“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宜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车上书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40
阅读量:52
阅读量:72
阅读量:39
阅读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