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循分 下称家 读音

2025-03-22 15:23:52

shàng xún 酆璁冻嘌fèn,xià chèn jiā。

释义: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薷蒴塾寒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一、出处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谨》

二、原文(节选)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三、译文

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

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上循分 下称家 读音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

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二、赏析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方法,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毓秀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33
  • 阅读量:60
  • 阅读量:32
  • 阅读量:56
  • 阅读量:50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