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吃点什么浅谈中国小年的来历和习俗
1、 小年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孀晏弁钾也不尽相同,中国民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不过小编家的晌蚌畚玉话一般按腊月二十三过啦。它是中国整个农历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在有些地方(如上海),人们习惯上把除夕前一天称为小年夜。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各家各户都会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这大扫除一番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来年顺顺利利。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一家人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在家中挂上新年的摆设,贴上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巧的窗花,年年有余的年画,喜气洋洋的红灯笼,显示着喜气洋洋、迎接新春的气象。
3、 老人家说,小年这天,会欢送灶王爷上天禀报一年来的工作,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如果哪家人没有祭灶让灶王爷满意,他就会上天说这家人坏话的,让玉皇大帝惩罚,所以慢慢的人们都会选择在这一天祭灶。古代,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还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即“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所以,在小年吃糖瓜是小年习俗之一。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4、 此外,小年的习俗之一就是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老人家说正月期间是不能剪头发的,否则头发就会长不出来的,小年期间把头发剃了,直到来年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可以再剪的。
5、 “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弛阻廖娓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的这首歌谣体现了过小年后人们准备迎新年时间的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小孩子们也会唱着“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新年来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