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毒理的三致效应是什么
致突筐毙险裆变、致癌和致畸效应,被称为遗传毒理的三致效应。
药物及环境中的化学药品可以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其中,致畸胎、致癌作用比较容易理解。
所谓致突变,是指药物及环境引起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及其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构成和排列顺序发生变化,进而使某些器官在形态、功能上发生病变。近年来,“三致”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致畸作用
指由于外源化学物的干扰,胎儿出生时,某种器官表现形态结构异常。致畸作用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异常,在出生后立即可被发现。器官形态结构的异常称为畸形。胎儿出生时即具有整个身体或某一部分的外形或器官的解剖学上的形态结构:常称为先天畸形。
凡在一定剂量下,能通过母体对胚胎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的化合物称为致畸物(teratogen)或致畸原。影响因素:敏感期、剂量、遗传类型和母体状况。
致癌作用
化学致癌物的种类化学致癌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所认为,80%-90%的人类癌症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约占90%以上。
化学致癌物可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素致癌物。化学致癌机理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基础学科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化学致癌作用机理的研究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些重要学说,如亲电子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癌基因学说和癌变的阶段学说。
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物的种类:醛类,过氧化剂和氧化剂,碱基类似物,烷化剂,金属,药品,食品及农药中也含有各种致突变物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39
阅读量:29
阅读量:66
阅读量:23
阅读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