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2025-04-10 02:35:46

彝族火把节:

1、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逛罹为垴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啧困鹉悒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康定转山会:

1、 每年四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康定,在山顶草坪上,帐篷绵延,人山人海,白天赛马,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入夜,燃起篝火,席地饮酒,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黄龙庙会:

1、 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集会黄龙寺,在寺前空地上帐篷连营,炉火如星,各部酋长率众排列大围,环跳互唱,应声山谷。

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川剧:

1、 是流行四川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剧,是戏曲中较为古老的剧种之一。由于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定位置,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春倌说春:

1、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说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学三年跟三年:

1、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牵牲见客:

1、 彝族交际习俗。彝族待客,根据客人在社会上的地们而分别宰杀不同的牲口:贵客杀牛,次者杀猪羊,一般客人杀鸡。不管宰杀什么牲口, 都一定要等客人进门后,将牲口牵致电客人面前让客人看过然后才宰杀,以表明牲口绝非死物或偷来的。

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吉缩:

1、 彝族交际习俗。彝语音译,意为回避。按传统习惯,媳妇和公公、大伯及镉寇钔撼丈夫的叔叔、伯伯之间都要回避,以示互相尊重。凡需枷讹般身相互回避的人,平时坐、立、行走都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能面对面坐在一起,不 能使用粗俗语言,身体各个部位不能有任何接触,即使身上的披毡也不能挨擦着。双方在路上相遇,媳妇应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对方走后再走。媳妇不能当着应回避的人梳头,如果在梳头,突然发现对方走来,应赶紧用披毡把头 蒙住,否则就是失礼。

摔跤:

1、 彝族传统游艺活动。每逢年节和喜庆场合,邻近村寨的人们都要联合进行摔跤比赛,场面十分热闹。按习俗,获胜的摔跤手将成为姑娘们的偶像,优先赢得姑娘的爱情。

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磨秋:

1、 彝族游艺习俗。又称磨礅秋等。取一根长1米-2米的硬木竖于场地中央,顶端稍尖,作为轴心;另以一根长约6米的木杆,中部凿一圆暄鸲订伐洞,横置于立柱顶上。转动时状似推磨,又如秋千上下升降,故名。游乐时,横杆两头人数本等,双方推动横杆助跑几步后,迅速骑上或匍匐杆头,随杆旋转起伏,落地一方用脚蹬地,使杆弹起,并借助蹬力使横杆两端交替上下,旋转不止。

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祭杜主:

1、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鸣,直至“啼血”。人们感激他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县城南有他和丛帝的陵墓,称望丛祠。每到祭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

四川民风民俗-旅游攻略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