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U学院:[400]纽约独立电影院

2025-04-08 10:35:03

  一间艺术馆向一间独立电影院致敬,这在香港好像从没见过;但刚过的二月份,纽约著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Karen Cooper Carte Blanche 40 Years of Documentary Premieres at Film Forum”电影展览,向有四十年历史的纽约电影院Film Forum致敬。(Karen Cooper自一九七二年任Film Forum总监至今,是次展览MoMA邀请她当策划人,选取多部历年来在Film Forum首映的“非虚构片”作展览及放映。)这令我想起旅居纽约期间,在电影院寻梦的美好时光,其中,Film Forum正是我的最爱。   一个文化都会,独立art-house电影院是不能少的。百老汇缤纷,也是夜的天堂(或地狱),但百老汇歌剧不能天天看,因为荷包很快便会被抽 干。相对来说,看电影要便宜多了。选择也非常多,纽约有不少独立电影院,长年上映高质素的经典、前卫及独立电影,一间戏院就是一个博古通今的国际窗口。如 果你喜欢电影,你有多一个理由喜欢纽约。

  位于格林威治村休斯敦街(Houston Street)的Film Forum,让电影迷翘起大拇指。创办于一九七○年,是美国少数完全自主、自负盈亏、非牟利的独立电影院。Film Forum上映的电影走两条路线,一是美国独立电影和外国艺术电影在纽约的首映,一是美国及外国的经典电影、导演回顾、类型作品、电影节作品等。

  一个人有时不知如何打发时光,就会乘地铁到Film Forum,做我的电影“朝圣”。说是朝圣,自然是我在这里专挑自己心仪的经典电影看,举例说,我在这里重看了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Modern Times),尚-卢·高达的《轻蔑》(Contempt)、《已婚女人》(A Married Woman)、《男性女性》(Masculine Feminine),马田史高西斯的Mean Streets、《的士司机》(Taxi Driver),活地何伦的《曼克顿》(Manhattan)等等。是的,这些电影其实都一早看过了,但一些不在电影院看,其实又未必算真的“看”过,尤 其是于纽约看回于纽约取景的电影,如《曼克顿》、《的士司机》,感觉好得不能言说。而那些电影人——活地阿伦、马田史高西斯、罗拔迪尼路等等,全都是最地 道的纽约客,他们曾经是这城市不起眼的人物,也许差一点如果不走上演艺之途便会误入歧路,因为电影,就足以将这个城市变得神奇。

  Film Forum有三个影院,门前仍用那些非常古雅、要逐个字母挂上的英文字体,来告示正在或即将上映的电影。电影院也重视评论,配合上映电影,玻璃墙报板上会 贴上相关的电影海报和评论,又把一些评论文章放大,在门前看架竖立,都是人手制作,有一点原始感觉。我这见字便看的文字人,亦从中发掘了不少乐趣。譬如在 排队等候看阿伦雷奈的《去年在马伦巴》时,读到哥普拉在二○○八年一月说及此片的一话:“直至今天我仍不明白《去年在马伦巴》,但我想它是美丽的,我被它 迷住了。”城市之谜,大抵亦是如此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