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图解_k线的起源
1、k线的起源 K线的原始蕞瞀洒疸型式首创于一位叫做本间宗久(生于1724-卒于1803)的日本粮食商人,本间宗久乳名加藤吉作,长大后为当时的德川幕府时代的本间家族所收养,命名为本间宗久。本间宗蔌陆咚护久的出生地当时位于上川河口的酒田港出羽地区(现在的山形县酒田市)是十七世纪米市的重要产地及商业交易中心,本间宗久全力研究稻米现货买卖及定期交易的价格信息及走势,并以K线的形式记录下来。靠着他研究的行情战术及胆识过人所预估的行情无不神准,本间宗久不但赚进巨额财富,也在京都、大阪、江户(现在的东京)地区引起很大的轰动,当时的人形容他为「出羽の天狗」。 这套由本间宗久在大米市场上所采用的交易策略后来逐步演化成了现代日本投资者所应用的蜡烛图方法。然而在本间宗久的原版书《本间宗久の秘录》中并无任何图形,仅是一百多条有关条文式的记载,经过一两百年来日本人的再三研究后,终于在昭和二十四年出现第一本图型版本(78条具图形,八条不含图形)。因为本间宗久的记录心得引用了很多战法中的名词,同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大师的出生地,所以后人将源出于本间宗久的K线技术分析方法统称为“酒田战法”。 1990年,美国人史蒂夫•尼森以《阴线阳线》一书向西方金融界引进“日本K线图”,立即引起轰动,史蒂夫•尼森在《股票K线战法》一书中第一次向西方金融界展示了日本长期以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4种技术分析手段,破解了日本金融界投资人的秘密,展示了蜡烛图、三线反转图、砖块图、折线图的魅力。史蒂夫•尼森因此而被西方金融界誉为“K线分析之父”。其所翻译的《阴线阳线》、《股票K线战法》等著作,被《华尔街日报》、《国际股市》等西方理论界称为“泄露天机,日本K线交易系统”、“阴阳线-—西方的新语言”、“阴阳K线的时代来临了……”。因此,我们在阅读一些美国华尔街的经典投资类书籍时,里面只会说到点图、终图之类的东西,而对于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K线图却绝口不提,其原因就在于美国人也是1990年以后才对K线有了比较广泛的认识和应用。
2、我国的K线起源 中国股市起步较晚,1990年我国股市开市时直接起用了K线,但对K线的研究、使用一直局限于日本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单K线、双K线、多K线的局部零散的统计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模式,也就是说当前对K线的研究并不完全到位。既然K 线在所有指标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日本人300年的研究成果在介绍到西方国家后被一致认为是最真实的图表法,曾一度引起轰动,那么我们有必要对K线的渊源进行一下考证。
3、PS:关于 k线的阴阳文化 我会写再之后出会有更精彩,更详细的说明; 我们的内容都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介绍,K线的知识,图解,前期可能会比较枯燥,但是对于你后期的理解会非常的有帮助,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读者更容易,更简单,更理解的学会K线图的分析与理解。 期待更精彩的文章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