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的治疗预防
外耳道炎指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
外耳道炎的治疗
1、中药治疗: 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一)内服药 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二)外用药 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2、西药治疗: (一)早期局部热敷或作超短波透热等理疗。 (二)严重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 (三)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纱条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双氧水清洗。 (四)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诊治全身某些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等。
预防
1、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爵奏笆棚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5、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6、患病之后禁止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