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咨询过程

2025-04-23 16:16:43

1、咨询师:你们夫妻的家族内部是否有此症状的遗传史?求助者父亲:我们家族中没有这类症状的遗传史。咨询师:你作为孩子的父亲,请你如实描述孩子在这将近5年的时间里的人际交往情况以及他对生活中事物的态度、行为等反应和变化,尤其是情绪的变化。求助者父亲:在这几年里,他很少愿意接触别人,性格与以往相比落差很大,他的行为怪异,起居无规律,对个人卫生也不在意了,情感淡漠。在最近的两年里,他不和别人说话,包括我问他什么,他也不应答,他发脾气时还经常有毁坏东西的行为出现,如,砸门窗、拆毁暖气和管路或者摔其他物件。而他在最近的3个月内,有两次上我们家附近的山上放火,可等火燃烧起来后,他又上前救火。幸亏当时有村民在地里干活,他们发现得及时,上前将火扑灭了,才没有酿成大祸。当他有这些不当的行为出现时,我很担心他,更害怕他闯祸,可我们谁也阻止不了他的活动,我很头痛。关于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常的态度和行为出现,我也搞不懂,我对他的状态不知所措,无可奈何,真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我观察求助者此时的身心状态,就见求助者头发较长且凌乱,面部表情僵硬,衣衫不整,手指甲超长,而且里面还装满了黑黑的异物,看着脏兮兮的。他坐在那里,情绪也不稳定,两只脚不住地在地上来回蹭,流露出一种不安的身心状态。基于求助者此时的身心状态,我尝试着与他进行语言沟通,来达到了解他在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思维逻辑等方面是否正常。)我问求助者:“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你每天在家都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求助者很勉强地、声音很微弱地说:“洪刚,22。”就不作声了。咨询师:噢,名字很响亮,就是说话的声音太小。那你以前说话的声音也是这么小吗?求助者(摇摇头):不。咨询师:你是哪一年出生的?求助者:88年的。咨询师:最近你每天都想些什么?求助者(哈……哈儿……地喘息着说):什么也没想。咨询师:啊!什么也没想。那你对自己的人生是怎么规划的?求助者:没想……咨询师:那你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事情?你有什么爱好?求助者:看电视。咨询师:你都看些什么样的节目?求助者:有什么看什么。咨询师:你怎么会那么随便呢?你自己不调台选节目吗?求助者:我自己调台选节目。咨询师:你每天都是一个人在家里还是有人陪你?求助者:自己在家。咨询师:你的睡眠质量如何?求助者:还可以。咨询师:你妈妈对你好吗?(求助者沉默不语。)咨询师:你姐姐对你好吗?求助者:还可以吧!咨询师:你说还可以吧!是什么意思?是说姐姐对你不够好,她和你争宠,或者她还经常对你发脾气,对吗?求助者:是。咨询师:你奶奶对你好吗?求助者:不好。咨询师:噢!亲情关系疏远。可你现在是成年人了,你想没想过以后你自己靠什么生存?你怎么养活自己?你能做些什么工作?求助者:等开学,还没开学呢?咨询师:你怎么生存?做什么工作?这些与开不开学有什么关系?求助者:我想学挣钱多的职业。咨询师:那你想学什么工种?求助者:哈……时间短的。咨询师:学什么时间短哪?求助者:时间短的,工资高的。咨询师:很好!有理想就好。现在你好好回想回想,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话,你都记住了什么内容。求助者:哈,……记不起来了。咨询师:哦!这么短的时间你就什么都记不得了?求助者:不想学了,哈……咨询师:你又是不想学了,你不想学什么了?求助者:哈,……什么也不想学了。求助者父亲:我儿子这两年里几乎没有说话,就是之前我带他到其他几个医院看病时,不管那些医生怎么问他,他也不出声应答。今天在这里,您能让他说话,而且还能说这么多,他已经算是表现得很好了。

2、(咨询师依据求助者的父亲描述求助者近几年的症状以及他情绪、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再结合临床观察的结果,总结出求助者目前的身心状态和社会功能状态是:孤独,懒散,焦虑,恐惧,性格改变,行为怪僻,情感淡漠,社交退缩,意志缺失,思维贫乏,记忆减退,注意力涣散,自言自语或自我发笑,对工作、个人仪表及卫生都失去兴趣,以及时常还伴有发脾气、毁物等情况已有两年。)我建议求助者父亲:带孩子到综合医院做详细检查,主要检查求助者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另外,再到精神科或精神病院检查求助者的精神异常的程度。之后,你们依据翔实的检验报告和症状等情况,再考虑选择适合求助者病情的治疗的地方以及适用的治疗措施。最后我对求助者的父亲说:家庭成员中某个成员出了问题,不都是该成员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的氛围有问题,影响了他的情绪,致使他的内心世界承受不了这些痛苦的压力和挫折,转变成精神障碍。你们整个家庭的和谐关系与相互关爱的氛围,对他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我依据你们父子所描述的家庭成员的关系氛围显示:你们家庭成员的关系很糟糕、很疏离,基本上可说是四分五裂,各怀心事。因而,我建议你: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应以身作则,为其他成员做表率,去关心、爱护家庭的其他成员,主动地沟通思想、交流意见、化解隔阂,设身处地地看待事物,促使每个成员都能真心真意地融入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中,当某个家庭成员有困难时,其他成员应以理解、包容、帮助与支持等思想和行为去展露,这才是健康的幸福家庭应有的心理要素。目前对求助者来说,你们要合理地指导他学习应对社会环境的知识、行为技巧,改善人际交往能力,以利于他回归社会;要鼓励他多劳动,以避免社会功能全部丧失。如果你要想促使求助者的精神障碍得到康复转归正常,你们家庭成员的合理关爱才是重中之重。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