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图书管

2025-03-24 05:23:50

纵观很多群,好像没有哪个群是可以做到想约就约、约得纯粹的这样一个圈子,群里的成员大多往往无法互相熟浇柚胍耧悉、缺乏了解,谁会一上来就直说:约吗?不是说社群和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吗?那不约还连接个毛线?!很多群也会搞线下活动,搞完一次也就没有后续了。我在想,能不能搞一个专门用来约会、借人的群?借人干嘛?当然是做点有文化的事啦!偶然间看到一个故事,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吧。故事讲的是一家不借书只借人的图书馆,有意思吧,它叫人类图书馆,这是2007年夏天在哥本哈根罗斯基勒音乐节上的创举。很多人自然表示好奇,想去一探究竟,结果进去之后看到的只是一张可供选阅的标题,没有一本书。如果你碰到感兴趣的一个标题想要借阅,标题故事背后的主人公就会走过来,面带微笑地对你说:“你好,欢迎你借阅我。”接下来,你们就可以愉快地勾搭了,哦不,是倾诉或聆听故事、鲜活的事迹、真实的经历。这些被借阅人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人类书籍。他们自愿成为一本书,并乐于与人分享,呵,看起来都是一群自恋狂是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是吗,我们都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自恋并乐于分享的人。不瞒你说,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欣喜不已,像我这样的文艺流氓青年就是属于极度自恋的分享狂,也只有自恋才更加乐于分享。我不只是想做书一样的男人,我是海一般的男人好吗。人即是书,借人即借书,这个理念很文艺,有时候我们确实可以通过聆听别人的故事来代替看书,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道理,我常常就是这么做的,你会发现,不同领域、不同的人生经历或阶段往往可以有共通的、奇妙的想法,达到共鸣或启迪。说得得瑟一点,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玩微信和遇见不同的人嘛。我对遇见、缘分、故事、回忆这几个词格外迷恋,近乎痴迷。相比人生的结果,我更注重过程,生命本就是一场体验,那为何不让体验变得更加美好一点呢?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留下别人不曾经历,不曾感受过的回忆,还有比这更酷、更美好、更快乐的事儿吗?一路至今,单单在广州,我就真真切切地跟很多很多人约见过,发生过关系,纯洁或不纯洁的,我也都把很多故事都流淌成了动人或不动人的文字,与人分享,创造更多价值和缘分。然而,我心底一直都有的一个遗憾就是,随着我遇见越来越多有故事、有意思的人,我后悔当初没有把他们都圈到一个社群里来,很多人于是就变成了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后续就没有深度勾搭了,只是短暂的逗留,其实我真是很想很想留住这些生命中的有缘人,尽管看起来又不太现实。我多次在问自己,究竟可不可以呢?多次想做,却又没做。如果真能留住,我的人生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呢?我满怀期待又满怀懊悔。有一晚,曾经一个跟我玩得很要好的朋友在微信上联系我,当初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音乐制片人,也是想自己出来创业,我是很难得在广州互联网圈碰到既玩文艺又搞创业的朋友的,巧的是,我们还都喜欢打麻将,在他家打过几个通宵,也在他家跟他睡过几次,老是蹭吃蹭喝的,重点是,他有同居的女朋友。后来我就换了住处,隔得远了点,我们再没联系,这次他联系我,但我没来得及看到和回复,好像几次这样了吧,这次没想到也就再也没有了后续的回复,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也邀请他进我的新群、经常关注的群,但也没见他进来。那时候,突然间,一股强烈的孤独感、愧疚感油然而生,感觉有时候朋友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渐渐疏远的,也许是我想多了吧,就像别人劝我说的那样,真正的朋友即便不怎么联系,只要能碰面,还是会一见如故的。嗯,我想创造一个有空就可以约见的机会或平台,而不只是停留在微信上。我也时常感慨,哪怕现在我第三个微信号都已经发展到两千多人了,我似乎也没觉得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朋友能够多多少,每一段路都会遇见新的人,遇见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但是好像能够留在身边、经常联系的真的少之又少,每一个朋友都是一段感情,我总是多情善感,每每想起,无限感慨和惋惜。我也时常默默感叹,有时候觉得貌似微信好友越多就越孤独的样子,看着微信群一条一条的消息刷新却没有聊天欲望,我很少时间群聊,也感觉很难深聊,可能是没有遇到对的人吧,又或者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我有心理洁癖,这是极度自恋的人的一种病。另外,因为朋友圈好友人数太多,看不过来,偶尔只会重点关注一下曾经或当下某个占据着自己心里特别重要位置的人酱紫。我觉得我也是挺矛盾的,多情而又专情。我还特装逼,有时候想在群里约个人出来聊聊天、看个电影但又觉得不太好意思,怎么说也是装逼大神,一般都是等着别人来约。我也有被邀请到一些所谓的互联网经验分享有偿平台作为嘉宾、行家,也被约过几次,但我感觉也是很难持久,一是这些平台预约流程都比较麻烦,二是用户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而我觉得,社群才是人和人连接的最短路径和最经济的手段。还有,有没有发现,参加了很多活动,实际上依然很难交到什么朋友,往往只是一面之缘,真正的朋友需要私约、深聊、往来、走动。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还是想尝试一下,做一个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可以落地持续的精准地方社群,从广州玩起,美其名曰广州借人所吧,一个专门用来借人的社群,目的就很明确咯,就是约与被约,借与被借,连接更多广州本地的有故事、有意思、爱分享的人。我想,这样的人应该很少吧,我预感,可能会吸引一些和我一样写文案、做市场营销的人过来,又或者是,抱着约炮的目的来的,我这么一说,估计来的人就更少了,真敢来的都是真性情者也,其实这也没什么,没必要进行什么道德评判,我只是温馨提醒一下,自己约的炮,含着泪也要打完。约炮这么单纯的小事就不要搞得大动声色了。开个玩笑,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总之,一切皆有可能。你是什么样的人,往往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我想,人和人之间彼此吸引、想要互相认识,无非就是因为有趣或有用吧。哦,还有颜值。这年头,我感觉有趣的朋友比有用的朋友更加稀缺,其实,有趣才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不是吗。基于我运营社群的经验,我知道,主要做好筛选这一步就够了,其他一切都是未知,未知即精彩,社群的魅力也就在这。进群方式其实也挺简单,发个自我介绍给我,我会发到群里,由我亲自邀请进群,后面会有门槛,留点悬念吧,反正不会做得很LOW的啦,宁缺毋滥。如果连个自我介绍都没有,那也就谈不上乐于分享了,这也是基本的社交礼仪,能否被约或被借一开始主要也就是看自我介绍了,自我介绍格式或形式不限,这也是展示个性的时候咯,随意发挥就好。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时间和分享是需要变现的,那也无可厚非,明码标价就好了。这只是开始,后面的事情或故事,就让时间来见证吧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68
  • 阅读量:94
  • 阅读量:48
  • 阅读量:77
  • 阅读量:62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