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我解题思路不清晰怎么办
杨老师:
您好!我是天水的考生!由于高一高二的贪玩,虽然高三努力学习了,但是07年的高考我还是以420分失败劲忧商偌了。
现在我在补习,我性格内向且很喜欢学习,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学不好。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成绩都很一般,特别是我作为一个理科考生,理科成绩却不突出,尤其是数学倒成为了拖累,但奇怪的是我很喜欢学数学,而且觉得可以学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成绩很一般,思路不清晰,有些地方转不过来。是不是我不开窍啊?其它学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希望杨老师能指点指点。谢谢杨老师!——杨乐
杨乐同学:
您好!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聪明且勤奋的孩子,老师我对你的勤学好问十分欣赏。常言道:“知不足而后学”“知不足而后乐”,也就是说自己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去请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进而使自己达到自己预期的状态(目标)。当自己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状态(目标)之后,心理的和谐以及满足就会使人出现一种愉悦、快乐和幸福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愉悦、快乐和幸福的感受和体验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实现自己的梦想——考上自己如意的大学!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思路不清晰,有些地方转不过来”的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在解题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个地方下手,给出的条件很多,但是不知道如何用,怎么样用,或则是先后顺序不知道怎么样排列,这就造成了在做题的过程中的迷惑,以及“成绩都很一般”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回归课本,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自己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老师讲课中寻求答案,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课后及时请教老师);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要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如果做到了这些,那么在考试中就能考出理想成绩。
其次,强化记忆那些曾经一目十行、张冠李戴、丢三落四以及记忆模糊的东西,不对粗心现象麻痹大意,并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对于经常出错的题目,要找出错误的原因,避免以后同样的错误;通过模拟考试和练习,可以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和知识体系上的漏洞,一旦发现漏洞,你要尽快弥补。
第三,在做作业和答题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教育,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最大可能做到按部就班严格按照规范行事,做到手、口、脑、耳、眼俱到,并养成习惯。同时在做作业和答题之前自我提醒、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进而形成习惯而消灭粗心。
第四,在做题的时候先不着急求解,而是把已知条件、所求条件分析清楚,然后再挖掘试题里面所隐含的条件,比如给出有地球半径,我们可以根据黄金代换求出地球的质量,这就是我们可以挖掘的隐含条件。当我们挖掘出了隐含条件,然后再运用所求条件来推导,这样就能比较轻松容易且规范的将题解答出来。
第五,进行答题训练。做选择题时,不能只满足选正确答案,而应研究其他选项为什么错,怎样修改才是正确的,对于较难的选择题,应试着写出解题过程;做综合题时,首先要清楚命题者的意图,了解出题的知识角度,并把题目要求与条件搞清楚,然后再下笔;其次,通过对试题所有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搞清楚已知什么,求什么;再次,要理清解题思路;最后,一步一步准确完整地按要求回答问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表述和重要的方程),这样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第六,在学习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摸索方法,进而达到巧妙地学习科学地记忆的目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归纳前后所学知识的链接,并对标准答案和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联成网络、存同求异,区别运用,进而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
第七,以查缺补漏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不要去想成绩。答题之前深呼吸几次,把心情平静下来,做完题目之后要伸伸懒腰,再深呼吸几次,把心情平复下来再把题目认认真真的做一遍,就是按您的解法做一遍,检查错误,要是时间您觉得来不及,就每做完个题目就深呼吸几次,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题,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细致检查。
第八,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做好分析,然后按照分析的思路下笔答题,做完题目之后要检查是否符合解答规范或要求。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意见,请您选择参考。您的朋友杨永龙祝您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