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各地习俗

2025-04-21 16:53:11

冬至因为饺子的形状跟操鲲吆提耳朵很像,所以予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冬至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对待二十四节气除了耕种土地,收获粮食,其中也包括了吃食讲究,那么冬至的传统饮食文化又包含了哪些呢?

在我们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至却与南方有很大不同,他们在冬至这一天会喝羊肉汤,吃饺子来防寒抗冻,给自己的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而饺子,近些年可谓是跨北至南,全国各地似乎都学会了在冬至吃上这么一口。

饺子最开始不叫饺子而被称作“娇耳”,因为其形状似人们的耳朵而由此得名,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

就像北京之前不叫北京而叫北平一样。饺子名字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成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说一千道一万,冬至日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我们除了在了解之余更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牢记在心,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的饮食,都应该保留,就像许多北方网友说的那样,南北通透,饮食交融。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