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求职防骗技巧

2025-04-25 17:24:53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看好网络招聘。他们认为,与传统现场招聘相比,网络招聘更节省时间、精力,避免了大型综合招聘会人山人海,甚至辛辛苦苦前来却徒劳无功的不足,网络求职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然而,令他们很苦恼的是,现在一些骗子却瞄准网络招聘,为这些涉事 不深的大学生们设置了重重陷阱。

学生求职陷阱

1、收费陷阱

2、试用期陷阱

3、智力陷阱

4、高薪陷阱

5、推荐工作陷阱

6、粉饰岗位陷阱

陷阱分析​

1、收费陷阱 伪装方式: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苛捐杂税”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这个招数对于很多应聘者来说都是“温柔的陷阱”。对方往往以已经招聘录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证金的借口,或者以入职培训的名义,骗取求职者的费用。

2、试用期陷阱 伪装方式:主要表现方式是,以试用期的名义,来获取廉价的劳动力。试用期陷阱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常常是半年的合同试用期就占去了三个月。试用期本意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期限。但是一些单位为了减低用人成本,利用试用期的低薪了解个没完没了,半年的合同试用就三月。

3、智力陷阱 伪装方式:以考核求职者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应聘者的劳动成果。诸如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翻译复杂的文章、策划文案、设计程序。

4、高薪陷阱 伪装方式:这类骗术主要是利用了求职者急切渴望轻松获得高薪职位的投机心理或者侥幸心理,通常是不问求职者的青红皂白或者具体情况就断然许诺能给高薪,让很多应聘者怦然心动。

5、推荐工作陷阱 伪装方式:这类陷阱主要存在于一些自称是“职业介绍所”之类的地方,他们一般号称能帮你找到或者推荐工作,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6、粉饰岗位陷阱 伪装方式: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破解陷阱

1、收费陷阱 识别方法:这类诈骗的面试过程往往特别简单,对于你的学历、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的条件几乎都没有要求,只是派个人和你进行简单的几句闲聊或者鼓动,然后就非常激动迫切地告诉你已经被录用;而对于公司的具体情况,要么就是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瞎编乱造。同时,还会对你以后的工作许以高薪、工作环境和内容非常轻松等诺言。在轻松许诺工作的同时,对方就会对你提出收费要求(包括风险押金、培训费、服装费、建档费等)。一般让求职者交保证金的理由是一旦由于求职者的原因造成业务和客户的损失应该由求职者分担,求职心切的人在交钱后没等到上班或有机会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就被告知招聘职位已经满了,但钱也不退还了。另外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实际应该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很少有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的,即使通过了,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己知难而退的。国家已经有关于“用人单位不得以收取押金、保证金、集资等作为录用条件”的明文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遵守这项规定,你就该怀疑他们的真正动机了。

2、试用期陷阱 识别方法:关于试用期,劳动和社会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亏坚橘锝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但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但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专家建议,面对这样的招聘,求职者千万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该落在白纸黑字的书面上,同时也要考察一下该单位现在用人的情况,如果人来人往,怨声载道,还是吸取前车之鉴,另寻明主的好。此外,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3、智力陷阱 识别方法: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都利用求职者在应聘考试中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将公司内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蚕蝣鲢蹙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劳动成果。招聘公司往往以考试为名,要求职者提供劳动,并无偿占有其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比如某公司在设计时遭遇难题,以考试形式将这一难题发布,结果有应聘者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公司得来全不费功夫,但最后并不录用该人。一般来说,这一类的考题相对来说都会非常具体,或者对应聘者的创意要求很高。如果你看到招聘的题型有此类嫌疑,最好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4、高薪陷阱识别方法:一般来说,这类骗术提供的职位都如同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完全不需要个人付出努力就能获得高薪回报。例如,某招聘广告上写着:星级饭店招聘男女公关经理,无需工作经验,无学历要求;底薪200元,月薪可达数万元。这样的招聘广告往往是骗人或是让人加入色情行业。有时候,求职者会接到类似于“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人员,月薪1万元以上,可兼职”之类的手机短信,要求应聘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存到某账户。

5、推荐工作陷阱识别方法:这些地方一般会主动出击,要求帮你推荐工作,但是前提是你得缴纳“推荐费”。例如,某天你在一个楼里走,突然走过来一人拦住你,问你要不要找工作,并表示某公司需要一名文员,一眼看过去,你的气质和素质相当高,去应聘肯定没问题。当你表示希望前去联系应聘时,对方会要求你填写推荐表,交了几十上百的推荐费,然后递给你一份“推荐信”。拿到推荐信以后,前去应聘,你往往发现推荐信并不起作用,或者很多单位会直接告诉你,该单位根本没委托这类职业介绍所来招聘文员之类的初级职位,或者目前根本不招聘这个职位。

6、粉饰岗位陷阱识别方法: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杼鲴奶袒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大学生找工作应向负责就业的老师询问一些经验和方法,最好去正规的招聘会寻找工作,避免学生缺乏基本的就业知识,被不法之徒利用高薪招聘等幌子骗取钱财。希望我们收集、整理的一些就业骗术和识别方法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避免学生遭受损失,也祝愿大家早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学生求职骗术案例

1、 骗术一:出售个人资料牟利  哈师大的史晓燕同学,在一招聘网站上看到沿海某省重点高中在招教师,于是填写自己的资料,几天后她接到对方发来的一份表格,要求她详细填写。史晓燕以为是对方对自己感兴趣,于是就按照要求全部填写。这份表格要求填写的不仅有史晓燕的个人信息,包括账户号,还有史晓燕父母的工作、背景、联系方式。结果一个星期后,史晓燕一家频繁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和邮件,还有打电话推销东西的。原来是非法网站以招聘为幌子,骗取网民的详细资料后出售给需要的人来牟利。

2、 猥旰较孕骗术二不骗钱骗取智力成果  很多高学历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曾掉入网络招聘陷阱,不同的是,他们被骗的大都不是钱财,而是“智力成果”。哈市某学院研究生李博在某网站上发现一份特别令他心动的工作。该公司自称是新加坡公司,在珠海设有分公司,工资、待遇、家属安排都非常诱人,但应聘人员必须提交一份他们的长达10余页的答卷。潜心研究了两个晚上,李博才把满意的“答卷”提交上去,高兴地等待回复。可是一等就是一个月,后来他发现该公司在其他网站做了产品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李博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思想。不久,李博发现该公司还在继续招聘,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仍然有设计方面的考题,李博认为:“这分明就是在骗取求职者的智力成果!”

3、 猥旰较孕骗术三:过期信息耽误事  有很多大学生还反映,他们在网上发现有一些长期“挂”着的招聘信息,投了简历却左等右等不见回音,一打电话才得知早已招满人劲忧商偌了,白费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此业内有关人士揭秘,“网站信息发布收费相当便宜,做一个月有的才二三百元,信息的有效期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一般不在网上公布。有的信息未到期,但职位已招满,由于企业交了钱,自然不甘心删除或暂停信息,而是继续张贴;还有的企业职位只招聘一人,或已经招满,却还在网上张贴招聘信息,其实是企业希望有意无意地拉长时间,让更多的人才投放简历,以此来建立自己的人才库的一种手段。同时,还有一些网站私自从其他网站上拷贝一些过期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延长信息的发布时间,其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信息量,以增加点击率来挣钱。专家提醒学会筛除垃圾信息。

学生求职防骗技巧

1、求职者要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  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各种费用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这一招对于很多应聘者来说都是“温柔的陷阱”。对方往往以已经招聘录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证金的借口,或者以入职培训的名义,骗取求职者的费用。

2、不要将重要证件作抵押  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证件作抵押。有的单位以保证学生实习时间等为由扣住学生证件,根据相关规定,单位都不能扣押证件。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求职。

3、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招聘公司的背景  在求职者正式进入单位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比如: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

4、应多了解招聘职位的“内容”  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5、求职者不要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  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被骗工骗钱骗做传销甚至被人贩子骗卖都有可能。

6、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  求职者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65
  • 阅读量:44
  • 阅读量:33
  • 阅读量:63
  • 阅读量:23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