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我心为什么老了

2025-04-08 02:43:20

杨老师:

您好!看了您帮助了那么多苦恼的人,真的对您有种崇敬的感觉。所以来信希望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个先谢谢您了!

下面的信感觉有点乱,希望您不要介意,抱歉!

我今年25岁,男生。我觉得我自己好复杂,我都不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坏的人,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善待周遭的一切,也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做到了。但是近几年开始,我发现我越来越讨厌自己,我觉得很腻自己,开始变得很极端(好的时候让人家感动得不行,坏的时候连对父母都会说出很残忍的话)。可能跟我的工作有关,(我是插画师,平时都是在家里工作,这是我从小的梦想,现在正在慢慢步上好的轨道,一切顺利)。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很相似,这让我觉得很无趣,而且我似乎不具备当代年轻人的特质,我似乎感觉不到所谓“青春的气息”,倒不是说我抑郁、封闭,我跟身边熟悉的朋友相处时很活泼,是朋友圈里的开心果,大家跟我在一起总是笑声不断,大家也都很喜欢我。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假象,虽然当时我也沉浸其中也觉得很开心,但是事后一个人的时候却感觉到加倍的孤独。

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对任何人都可以掏心掏肺讲话的人,我也很喜欢真诚的自己和真诚的朋友,但是我意识到这反而可能是我与别人保持距离的一种手段,简单说——我不在乎他们。有一点,我自己都察觉到应该有问题,我在家的时候进自己的房间必定会把门锁上。我妈总是问我:你在家防谁呢?一进房间就锁住门。她不知道,这就是因为她在我高中时翻我房间,发现一些色情书籍教训我留下的后遗症。我总觉得我无法和父母贴近地交流,总无可奈何地保持着一种疏离感,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我又歉疚又没有办法。

之前说我不像年轻人,还有一点就是我对待感情的态度也很老气,我不知道是好是坏——我从来没有主动跟恋人提过分手,都是别人向我提出(我交往过3个人)。因为我认为我并不需要很多满分的感情,我只希望能和一个不错的人好好相处下去,白头到老一辈子。可能是我的想法太守旧,跟不上这个时代。总之,最近的这次分手我本来以为没事,因为我们是两地恋爱,本来就像朋友,她提出分手做朋友。我尝试了一段时间觉得并没有那么难过,但是我想我不能一直抱着这样的幻想,否则我没有办法再寻找我下一段的感情。于是狠心断了联络,结果到了现在才发觉伤心痛苦慢慢地滋生了,以至于我开始讨厌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该换一种处世态度,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我为什么反而要承担厌恶自己的痛苦?

我很想改掉自己曾经自命得意的文艺头脑,我不希望我想太多,太老气横秋,想像其他25岁的年轻人一样能够有像样的“青春”,阳光一些,或许是我想象中25岁都是很阳光的。

写了这么多,您也看得头痛了吧!我不知道我这些算不算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可能有点无病呻吟,还是希望能得到您些许的指点。几句也好,先谢谢您了!——阿邱

阿邱:

您好!谢谢能对我的信任,也非常乐意与您共同探讨您所提出的问题。

您说“我觉得我自己好复杂,……我发现我越来越讨厌自己,我觉得很腻自己,开始变得很极端。可能跟我的工作有关,……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很相似,这让我觉得很无趣。”您把对自己讨厌、腻歪和极端的感觉,归置为工作和相似的生活,其实这是表面现象。而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在很大可能上有几个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您与他人在一起交往、娱乐的时间比较少。按照马斯洛的基本需要五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才能得以发挥的需要,您所缺乏的正是“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的缺失不仅让您产生了挫折感,加剧了内心的矛盾冲突,引发了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且还干扰了您正常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导致了对自己讨厌、腻歪和极端等问题的出现。要想解决您的问题,就必须满足这类需要,也就是说必须与周围的人打交道。亚里士多德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就充分说明人是群居性动物,不能离群而索居,孤独而无友,所以根据您的情况建议您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培养和提高善与人相处的能力,一旦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您的一切问题也就得以化解和消除了。

第二方面是您虽然与他人交往,但是您却不能敞开心扉对待他人。在这里您要说了:我对任何人都可以掏心掏肺讲话的人,我也很喜欢真诚的自己和真诚的朋友。您所谓的这些仅就“不在乎他们”在您的身体语言上就暴露了出来,所以与您交往的人也会像您一样而不在乎您,所以“事后一个人的时候却感觉到加倍的孤独”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赏识、认同、接纳和爱,也期望自己成为人们心中的重点,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自己首先赏识、认同、接纳和爱他人,同时也需要把他人看作是自己心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我们所期望的一切才能随之而来。

第三方面是您经常看自己的消极面,让它纠缠着自己而不放手,致使您每天都活在消极的阴影之下。其实我们每个人所您把我的就是此时此刻,纵观人世间所有幸福的人,他们都是既不往后看,也不朝前看,他们只看自己的此时此刻。巴斯噶在《沉思者》中的这样一段话:“我们向来不曾把握现在。不是沉湎于过去,就是殷盼着未来;不是拼命设法抓住已经如风的往日,就是觉得时光的脚步太慢,拼命设法使未来早点到临。我们实在太傻,竟然留连于并不属于我们的时光,而忽视惟一真正属于我们的此刻……”。所以只要我们活在此刻,只要为此刻的幸福、愉悦、快乐和爱活着,那么我们就会拥有快乐而幸福的生活;只要我们用心的做我们真正的自己,把握住此时此刻振作起来的我们自己,用心地追求和享有幸福、愉悦、快乐爱的生活,相信我们的未来将会是幸福而快乐的。

第四方面是经常悲观的看待自己,而不是积极而乐观的看待自己。洞灵子在《薄白学》中指出:人世界有一种要得便得、要失便失的东西,此即是情感。例如幸福,您觉得幸福,您便幸福;您觉得痛苦,您便痛苦。愁绪与快乐、紧张与轻松、爱与恨、幸福与苦闷等对应之情感,仍是可以“按需分配”,要之有之,要多少有多少。您丢失愁绪,即获得快乐;丢失紧张,即获得轻松;丢失恨,即获得爱;……。在心理情绪之上,南宋陆象山的名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即是印证。这段话的涵义是什么呢?一句话,“快乐来自于思想”。“快乐来自于思想”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它真的可以让我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如果您一心想着自己的不好,那么您所看到的就是讨厌、腻歪和极端的自己,当然焦虑、紧张、苦恼、悲观的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涌上您的心头眼底,所以就会出现“心老了”的感受;如果您一心想着自己的工作所得到是他人对您是关心、关注、爱护、肯定和尊重的,那么您所看到的就是关心、爱护、欣赏、肯定和尊重的眼神,当然您所体验到的也就是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感觉;如果您想着快乐,您就会快乐……。改变思想,您就改变了行为和经验,它就是这么简单!

第五方面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苦难,是坎坷,是在艰辛和挫折中历练,是在血泪和汗水中发芽生根、长枝缀叶而怒放出的鲜活的生命之花的过程。您目前正在经受了苦难、坎坷、艰辛和挫折的历练,也在血水和泪水中浸泡而发芽,生根,长出枝,伸出蔓的探索过程,当您从自我从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中走出来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您就会在人生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怒放上命之花的!

您说自己不在乎身边的朋友,“在家的时候进自己的房间必定会把门锁上”,其实说白了就是不能相信任何身边人,这样就把自己置入了一个怀疑、担心、焦虑的环境之中。您想一想当我们处于生活怀疑、担心、焦虑的环境之中,我们还能高兴和快乐起来么?童年、少年和青春期我们快乐,那是因为我们信任朋友、信任师长、信任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无忧无虑天天充满了幸福、愉悦和快乐的感觉。

关于谈对象,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爱”这个字:繁体的“愛”,从结构来看是由“爪”、“门”、“心”以及“受”等文字组成。这个“爪”字有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把握、抓住;另一方面是一个倒写的“心”字,意思是袒露胸怀,让对方感受。“门”即 “家”,当您袒露胸怀而以真实的自我打动对方,对方心情的天平倾向于您的时候,您就可以通过人际距离逐步缩小的方式和方法把握和抓住对方的“心”,让她走进您的家里。简体的“爱”字是一个“心”字和一个“受”字的组合,其实也就是用心去主动地关爱和感受对方。我不评判您恋爱的方式方法是否对错,但是关键的就是袒露胸怀,让对方感受,进而引起共鸣。一旦出现了“共鸣”,那么您的对象也就处成了。

不知道我对您的回答可否参考,您的朋友杨永龙请您批评!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