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五大营养原则
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在膳食营养上还真是有讲究。下面我们来学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五大营养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
膳食摄入总热量过多,超过人体的消耗,必然会以脂肪的形式蓄积于体内,造成肥胖,而肥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曾提出全国平均膳食热量,主食一般每日350-400克,避免过饱,晚饭的量宜少,少食甜食。
控制总脂肪量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控制饮食中总脂肪量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非常重要。肥肉、动物内脏等富含高脂肪且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食品的摄入,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而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清理血栓。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经常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富含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鲑鱼油等。
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膳食中总脂肪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热量的10%,胆固醇应小于300毫克/日。因此,烹调菜肴时,对于用油要注意:
² 尽量不用猪油、黄油、骨髓油等动物油,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及蛋类的摄入;
² 最好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
控制易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
日常饮食还要控制易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如盐、味精等。饮食尽量清淡,盐的摄入量为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而新鲜的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钾、钙,能够控制血压升高,对健康大有裨益。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
纤维素不提供热量,且能保留水分,使纤维在胃肠道中所占体积增加,热量密度相对减低,总热量因而减少。纤维素尚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蠕动增加,使食物在小肠中停留时间缩短,从而使能量吸收减少。有些水溶性纤维素和木质素能与胆固醇结合,能使胆固醇从粪便的排出增加。纤维素还能与胆汁盐结合,使体内由胆固醇合成胆汁的活动加强,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因而降低。
摄取适量优质蛋白
每天还应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海鱼、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