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食和景点之旅随笔
西安是我一直以来很想去的地方。那是因为很小我就喜欢吃泡馍,人家说西安那边很正宗。我也算是闻着味去了吧。
查了资料,关于有多少个朝代在那里定都,说法不一,从十朝到十七朝不等。
这么多朝代,那是多么厚重的一个城市,我一直觉得底蕴深似乎就意味着现在不怎么行。比如过去的四大古国现在都比较没落。世间万物呢,本来就是风水轮流的,汉朝,唐朝那么拉风,最后还是会衰落下去。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轮到欧美强大了。这也是必然的。西安亦如此,曾经何等风光,如今也就剩下古迹和美食了。
西安游从泡馍谈起,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个古老的饮食方法据说已有千年历史。烧的很浓的羊肉汤,加上很烧的很烂的羊肉,和死面做的馍混合在一起,会有很奇妙的味觉感受。厨师每天只重复一件事情,就是烧馍,所以无论你掰的是大是小,他一定不会烧的很烂。一定很有嚼头。超大的煮汤的锅,让人觉得这才是饮食。
到西安,我没有放过任何可以吃泡馍的机会。早上,中午,晚上分别都吃过泡馍。
西安人很热情,见到我是外地的,会介绍哪家好吃,哪家最正宗。品尝了N家之后,我发现“老刘家”的是我最喜欢吃的口味。当我一大早在“老米家”吃了之后,再去老刘家掰馍的时候。有个大爷对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可以吃两碗”。他当然不知道,我这就是吃的第二碗。珍惜可以一顿吃两大碗馍的时光吧,是我当时最想说的话也是我现在最想说的。一块圆圆的馍,用手慢慢掰成小块。然后交给厨师打理。喜欢多喝汤的,叫水围城。浓浓的羊汤并没有我父亲描述那边油腻。相反我觉得很清爽,就着爽口的糖蒜,吃一口满是汤汁的馍,会让人觉得搭配正相宜。难怪我可以吃两大碗,确实对我胃口。两大碗,我估计就是一个女子,两天的全部食物用量了。吃了之后去看兵马俑,一点都没有时间的概念,再看表时,已是下午三点。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旅游就有了这样的习惯。要么去自然山水,要么去看真迹。但多年的战乱,中国广袤土地上的真迹多半藏于地下,而地下一般是逝者的专属领地。这样一来,明显了,中国旅游,要么自然山水,例如黄山、张家界、桂林。另外一类那就是看坟墓。从中山陵到兵马俑,从十三陵到悬棺清一色是坟墓。不管计划生育施行不施行,我们永远要记住一点,死人永远比活人多的。西安之行就是用仰视的角度去看那些地下的坟墓和出土的文物。我不信教,但我对所有的有信仰的人都表示尊敬。对所有的宗教包括各国的邪教在内都表示敬畏。既然存在,存在人们脑海中。那就是它自身的存在形式。谁敢说所谓科学不过就是一种存在脑海中的形式呢。谁又比谁高明呢,大家不过都是用一种自己的方式在解释这个世界。同理,我对所有的君王不管历史如何评价,都十分敬重。从数十个王子中脱颖而出或是推翻前政权,都是极大的成功。这也是客观上的优胜劣汰,生生不息由此而来。你别管人家用啥方式掌权了,是母亲有能耐也好,是自己牛逼杀了自家兄弟也罢,上去就行。此行去看望了秦始皇,就是那个在位13年,做了很多件大事的同志。还有汉朝的景帝,就是文帝儿子,武帝爸爸。确实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都用了最好的设备,去修建陵墓。用最好的类似于集装箱的木箱子去存放有造型的铜车马或是陶俑。但无奈,当时最好的东西。在岁月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如果你能存放一百年。那我就用千年让一切成为化石和碎片。如果你说当代科技可以保证存放5000年不变化,那自然会有万年的百万年的地壳运动与之对应。没有什么能亘古不变。想永恒那是痴人说梦,哪怕是精神永恒也是自己骗自己。千年之后还有谁记得谁提的科学发展观,谁说的几个代表。谁的思想谁的主义。都不在了。任你再风光不过几十年,朝代再辉煌最多几百年,今天你牛,明天他牛。今天是非洲文明起源,明天是亚洲崛起,后天就是欧美繁荣。大家都是轮流坐庄的,非要只有你一家永远厉害。绝对不可能的……
不知道是本来就有文化人气质呢,还是更倾向于附庸风雅。不知道是她更爱这些呢,还是我对此乐此不疲。总之此次西安之行,去了三个博物馆。一个物体经过岁月打磨,也就有了灵性。让你要对它另眼相看。文物除了那些灵巧的,闪光的,精美的艺术品,更具价值是的拉近了与古人的距离。通过一个流传下来的物品,将千年时空相连接。让人仿佛置身那个时代。也不用看介绍,看着实物,就会感受到那份厚重。陕博光听名字就知道来头不小。陕西地下全是宝,随便挖挖。都够让人吃惊。和南京的博物馆确实不是一个等级的。在秦汉时期,那中国最辉煌的的时代,古代人的智慧让人惊叹。青铜器制作的登峰造极,金器的构思巧妙,陶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历史是本书,翻动的时候,会发现大家历史上的人,都曾经在挣扎,彷徨,不可一世,但最终还是躺在自己为自己安排好的地下宫殿中。我们都在重复着过去,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但内核永远不变。尔虞我诈,你方唱罢我登场。急功近利,无休止的向民众向自然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