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图表制作的四项基本原则
1、原则1. 根据数据或观点表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达形式(插图或表格).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 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而定. 表格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 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因此, 如果强调展示给读者精确的数值, 就采用表格形式; 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 则宜采用图示方法. 一定要避免以插图和表格的形式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除非重复的理由十分必要).
2、原则2. 图表的设计要基于成果的表达, 准确地突出作者的贡献.图表是论文中的空白处(blank area), 即: 图表本身或周边的留空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因此, 图表的内容和视觉效果一定要重点突出. 尽可能地将论文的代表性贡献用关键性图表清楚地表达出来, 不要包含太多不属于本文工作的信息, 以免作者的贡献被淹没在无关的细节大海里.
3、原则3. 图表的形式应尽量简洁, 所承载的问题不要过多.明确图表所要阐述的问题, 在图题、图注或兔脒巛钒图内直接回答这些问题, 或者在正文中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而间接地回答这些问题.复杂的图表尽量安排到论文的尾部, 以便读者在有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 相互间有比较或参照意义的插图可整合为同一个图中的多个分图[(a), (b),(c)], 以减少文字表述的复杂性. 如果期刊对插图的数量有规定(通常不超过6个), 应严格执行.
4、原则4. 图表的表述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水平, 应具有“自明性”每个插图或表格都应该具有自明性或相对独立, 图表中的各项资料应清楚、完整, 以便读者在不读正文情况下也能够理解图表中所表达的内容. 图表中各组元(术语名称、曲线、数据或首字母缩写词等)的安排要力求使表述的数据或论点一目了然,避免堆积过多的令人分心的细节, 从而造成图表理解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