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所有的之的意思

2025-04-11 23:57:34

1、闻之笑曰:代指在下游寻找石兽的事;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指石兽;

3、沿河求之:代汜枸赓觅指石兽;

4、一老河兵闻之:代指讲学家的话;

5、当求之于上流:代指石头;

6、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7、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8、求之下流:代指石兽;

9、求之地中:代指石兽;

10、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

节选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河中石兽 所有的之的意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第一层:交代找石兽的事由,写出僧顺流而下找石兽失败。第二层:写“讲学家”嘲笑僧,他认为石头深埋在沙里。

第三层:老河兵凭多年的治水经验,说出应向上游找石兽的理由,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第四层:通过议论启示读者,对于“天下之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观判断。

中心思想: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中石兽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