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去香港买中药,香港中医药独特优势
1、 1、香港非常重视中医药研究 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把香港发展为国际中医药中心。并成立法律规管架构,设立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及促进科研发展等多项措施,在公共医护架构内增设中医药服务,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关于加强和促进中医药的规范管理及发展。 除了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外,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等也陆续建立了中医药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学会、中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等也致力于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一些学术杂志。 目前在香港可买到的药材品种约一千九百多种,这些中药材均已明确其性味形和药效。
2、 2、香港非常严格的规管制度 香港对于中西药物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管制度,从源头上保证药物品质。《中医药条例》的中药材重金属含量、中药材产地以及药物炮制等多种标准上,都比内地中药材、韩国韩药和日本汉方更为严格。 以中药的重金属限量标准为例,香港就比内地要严格得多。内地《中国药典》中药材内铅的含量限制是不能超过5mg/kg,而香港《中医药条例》规定仅为0.179mg/kg;水银(汞)的限度内地为0.2mg/kg,香港仅为0.036mg/kg;常见作为毒药的砷,内地最高限度是2mg/kg,香港则规定不超过1.5mg/kg,各项标准可相差最高数十倍。这也是为什么内地可以流通的中药材会被香港卫生署认定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此外,香港对于售卖中药的药品成分、药效及毒副作用的清晰度,香港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出售的中成药说明书必须列明超过半数的有效成分种类以及每种成分的份量、功能和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和禁忌、成药时须采取的预防措施等。
3、 3、香港有着精密的检测体系 香港政府在2010年成立"香港检测和认证局",下设"推动中药行业检测和认证服务小组",目的是为中药建立一套"客观"的评价体系,并为产品在检测认证后颁发资质证书。每种中药材都详细列出了性状和鉴别方式,包括大量显微图片以及测定成分的方法细节。 香港利用严格的品质标准和精密的检测技术,为中药资源并不丰富的香港带来业界信任和拥护。与香港中药在品质、安全性上精益求精形成对照的,则是内地中药品质日益令人忧虑。如今内地关于中药材造假、掺入杂质、熏硫磺、漂白、用重金属加重量等等消息时常见诸报端,消费者普遍缺乏信心。
4、 4、香港中医非常好的专注度 正所谓"医药不分家",一个优秀的中医师,首先是对药物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达到"用药如用兵",特别是对药物的炮炙方法了解,对于药物的应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香港中医师只能开中药方治病,不能使用西药,所以他们就必须练就一套过硬的中医药技术,这也使得他们心无旁骛,这种高度的专注就是他们可以把中医药、中医文化传承与发扬下来的重要因素。 在内地,近年来中医颇受争议,认为中医缺少临床科学的验证。而在西医占绝对主流地位的香港,情况却有所不同。不仅寻常百姓使用中药,中医药也开始逐步走入公立医疗体系。许多接受欧美现代医学教育的西医也开始接受中医课程,并与中医展开合作,在中风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肿瘤病人舒缓治疗以及痛症三个范畴着力。
5、 中医治疗对肿瘤病人的重要性 对于肿瘤病人来说,西医不管是放化疗,还是标靶免疫治疗,都是有一定的副反应。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较为虚弱的病人,可能难以承受其副作用。此时,如果配合中医药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减轻其毒副反应、减少并发症,同时,还可以尽可能提高西医治疗的效果。 香港凯利医疗中心在观察肿瘤患者的相关疗效同时关注相应副反应,管理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用药过程,及时跟进西医治疗方案的变更以及新药副作用的处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管理患者病情,同时在心理疏导、营养支援、运动指导、康复管理等各方面一对一为患者服务,全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