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宝宝喂养误区常识

2025-04-10 15:24:30

1、吃鸡蛋多多益善父母以为:鸡蛋富有宝贝生长发育最需要的高蛋白,所以给宝贝吃再多鸡蛋都不怕。明智之举:以6个月前的宝宝为例,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鸡蛋中的白蛋白经过肠壁直接进入到血液中,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引发湿疹、过敏性肠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不良反应。

2、过多吃鸡蛋会增加消化道负担,使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血氨升高,同时加重肾负担,容易引起蛋白质中毒综合征,发生腹部胀闷、四肢无力等不适。营养专家认为,1岁至1岁半的宝贝最好只吃蛋黄,每天不能超过1个;1岁半至2岁的宝宝隔日吃1个整鸡蛋,待2岁以后才可每天吃1个整鸡蛋。

3、鸡汤比鸡肉有营养父母以为:给宝贝吃鸡时,要多喝汤少吃肉,鸡汤的营养比鸡肉好。明智之举:营养学家指出,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鸡汤虽然味道十分鲜美,但鸡汤中所含的蛋白质仅是鸡肉的10%,脂肪和矿物质的含量也不多。鸡汤中的营养虽然比不上鸡肉,可汤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因此,最适宜的做法是汤和鸡肉一起吃。

4、初生儿吸奶嘴比吸乳头好父母以为:在宝宝未习惯吮吸母乳前用奶嘴喂宝宝比较好。明智之举:用奶嘴吃姑逐拢愠奶,比吮吸母乳省力。但是如果宝宝习惯了奶嘴,就会拒绝吸妈妈的乳头,妈妈的母乳量就是会减少。另外,“奶瓶性蛀牙”大多发生在离不开奶瓶,含着奶瓶边吃边睡,年龄在18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身上。因为,奶液和果汁等甜味饮料都是酸性的,会侵蚀牙齿的保护层珐琅质,使牙齿表面粗糙、空洞化,最终出现蛀牙,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以后牙齿的发育。

5、辅食添加比母乳喂养更重要父母以为:从宝宝4个咧矸苒禺月开始,辅食添加对宝宝的发育来说更重要,此时的母乳已经没有什么营养了!明智之举:在宝宝4——6个月内,一直给其喝流质食品。4——6个月后,宝宝需要补充一些非乳类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体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状食物以及软饭、烂面、小块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此时补充食物与母乳喂养同样重要。添加可掌握以下原则:逐渐由1种食物添加到多种,不能在1——2天内加2——3种,以免宝宝消化不良或对食物过敏; 添加过程中,如果出现消化不良或过敏症状,应停止喂这种食物,待恢复正常后,再从少量重新开始。如果仍出现过敏,应暂不使用并向医护人员咨询;宝宝患病或天气炎热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6、宝宝肚子痛是因为食物不易消化父母以为:宝宝腹痛是因为进食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明智之举:婴儿腹痛,也称为婴儿肠绞痛,常见于3个月内的宝宝,多发生在夜里,表现为婴儿突然大声哭闹,烦闷不安,两腿屈曲,喂奶或抱起仍啼哭不止。常见的原因有:奶嘴的孔过小或过大,或者奶嘴未充满乳汁,宝宝吸奶时就会吞入大量空气,气泡在宝宝肠里移动会引起腹痛;吃得过饱,胃胀不适,易引起腹痛;宝宝剧烈哭闹时,也会吸入空气,引起腹痛。

7、孩子不能晒太阳父母以为:如果晒太阳,孩子很容易被晒伤,最好是不晒的好!明智之举:晒太阳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特别是在防治儿童偻病或成人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特殊的疗效。

8、吃零食有害健康父母以为:零食有害健康,孩子吃了这些垃圾食品,会影响生长发育。明智之举:零食不等同于垃圾食品。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才是垃圾食品。合理地吃零食能够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但零食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远不如正餐全面均衡,而且常吃零食会降低食欲。专家建议在不影响正餐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适量摄入,补充体内营养成分。要给孩子新鲜、易消化的零食,如奶类、水果、蔬菜、坚果或葡萄干等天然干果。

9、蔬菜,水果削皮吃卫生父母以为:蔬菜瓜果的皮是不卫生的,总想去掉皮食用。明智之举: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牛素、矿蹒效罩翔物质、有机酸、果胶、纤维素等。新鲜水果是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水果中的果胶及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胆固醇,因此对人体是极其有益的。水果的果皮中维生素C、果胶和纤维素等较果肉多,故曾经提倡吃水果时不要削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清洁蔬菜水果表皮以后,连皮一起吃。婴儿可以吃果泥、蔬菜泥,还可以煮水果汁喝。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