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传统戏剧城市:感觉不一样的生活

2025-03-25 18:39:44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时卫熨舨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趑虎钾缫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北京——上榜理由: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中国的“国粹”。  总是觉得,京剧本身有一种雍容华贵和漠然遥远的美丽,曲调里面藏着横刀立马的英雄、妩媚决绝的虞姬和贵妃;因此最好的状态是微醉里,就着茉莉香片的氤氲,才能品出京剧之飘逸。就算听不懂,就算只是为了一个折子戏,也要去寻找那一声声抑扬顿挫的韵调,犹如陈升《北京一夜》中唱出的那味苍凉。

  苏州——上榜理由:  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形成于元代末年,明代昆山腔是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元代末年,南戏传到昆山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曲调互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声腔,并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关于昆曲演出的会场,各地都有。但如果想深入品味昆曲最地道的纯粹美感,还得到苏州去。在当地,看昆曲是分等级的,只是不管你是初入行,还是骨灰级,都可在这里找到一大群志同道合的票友。

  成都——上榜理由:  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在普通游客心中,川剧与变脸不分家。其实除了变脸,川剧与吐火、滚灯等绝技活也紧密相连。在白天观赏蜀地风光,夜晚品尝各式川味火锅,然后流连于锦里、文殊坊、琴台路,在穿梭的人群中体验成都人悠闲的夜生活之后,茶馆内一杯清茶、几道小吃,再加上地道的川剧,更不失为一道绝佳的“视听佳肴”。

  开封——上榜理由:  豫剧以唱见长,极具口语化,较于其他剧种更易为听众听清。其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而据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  在凉风席席的夜晚喝茶听戏,曾经是地主家酒足饭饱之后的富人生活。如今它却成为开封当地人及游客有益身心的一种美好享受。要知道,在当地鼓楼街喝茶喝的不是茶,是寂寞;听豫剧,也不为怀旧,只为给自己一个纯粹的弥漫人间烟火味道的夜。  由于豫剧及其他剧种在开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到处是戏曲票友,戏曲茶楼中表演者都有较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开封市区现有传统戏曲茶楼数十家。而对于外地游客而言,鼓楼小吃街就是晚上喝茶听剧的最佳处。而且在这里,几乎所有的河南名小吃在此均可找到。“又一新”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传说这里的名菜名点数千种,如扒燕菜、扒猴头,楼上晚间的戏剧茶座,虽然较为平民化,但也不乏豫剧名家献艺。附近的开封“第一楼”则除了品尝灌汤包,也可欣赏到地道地方豫剧。

<ignore_js_op></ignore_js_op>

  西安——上榜理由:  秦腔又称“乱弹”,是陕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也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声腔艺术。秦腔主要流行于西北各地,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声调高昂激扬,强烈急促,几近于吼,唱起来带有一种悲壮肃杀之气,是陕西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通过戏曲彩绘雕塑、地方戏曲铸铜浮雕、陕西大戏剧家人物群雕、陕西著名戏曲演员人物群雕等四大类雕塑群,体现出陕西地域文化特点,展现“大秦腔”的独有魅力。漫步于戏曲大观园内,读脸谱容颜、观名剧雕塑,耳边仿佛传来阵阵鼓乐之声。  听秦腔,非一般情绪所能承载,或大悲或大喜;但是,到了西安不亲身感受一下秦腔的嘶吼,总会觉得缺少那么一点阳刚之气。在西安,最合拍的莫过于嚼着羊肉泡馍,喝着辛辣的酒,裹挟在秦腔的史诗般的“涛声”里面。

<ignore_js_op></ignore_js_op>

  杭州——上榜理由:  越剧清末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长于抒情,以唱为主,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不过相较于黄梅戏比较平民、神化的爱情剧,越剧中的爱情剧则显得尤为婉转缠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人落泪感慨爱情的伟大。作为游人,带着这份心情行走于杭州的山水之中,更别有一番风味。  为了让票友在看戏之外收获更多的乐趣和体验,杭州推出“越剧票友会”,无论是西湖边浅吟低唱的戏迷,黄龙洞清唱越剧的爱好者,还是团体越剧粉丝、在校学生,都可以加入“越剧票友会”,而且是绝对的“零门槛”。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