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学习网总结智慧与执行力同样重要
从古自今,执行者在一切事物的执行上,不但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充裕的智慧,还要具备果断的执行力。如果把智慧与执行力相割裂,那智慧是不完整的,缺乏执行力的智慧是闭门造车的智慧。琼藻樘哒具体到现实层面,智慧与执行力的割裂主要反映为计划与实际的脱节。真正高明的人生智慧是不能脱离现实基础的,就像树永远会用一生抓紧泥土,连树木都知道离开土地不能生存,但在人类社会里,却常常有人喜欢高谈阔论,失之于迂阔却不能直面细节。只能坐而论道,却不能起而行之。不能付诸执行的计划只是一个空想,缺乏执行力就谈不上具有智慧。
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考周到,二是语言得当,三是行为公正,智慧有人说成是知识,以为知识越多,就越有智慧。然而,智慧经历它又超越它们并且抵达实在的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智者曰:智慧是生活的艺术,智慧是一种生活之道,而‘道’不是指关于生活的知识。倘若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生活。喜悦、喜乐、欢愉、幸福、福乐,是智者智慧的表现。佛家曰:“智慧是个人与实在的和谐,与存在、道、天、上帝、无……的一致”。
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街亭之失,责在马谡,而让马谡守街亭,却是诸葛亮所提议,起因是平定南方七擒孟获时,马谡发表过攻心为上高见,诸葛亮极为赏识,故而北伐委以重任,所以街亭丢失,实际上是诸葛亮用错了人,也是执行力的过失。马谡,应算一个难得的智囊人物,因为在诸葛亮那样高智商的决策者那里,他的意见采用率也相当高。可以设想,如果一直将他作为智囊人物使用,他不知要为汉室复兴作出多大贡献。然而诸葛亮用人不当,将他放到主帅位置,害国害民害己,更害了马谡本人。对此,诸葛亮深感痛心,于是有了挥泪斩马谡,从中表现出来敢于负责之亮节,令人敬佩。由此我想到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的一句话: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
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智慧是知道要做什么,执行力是知道该怎么做,智慧与执行力的结合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只重理论不切实际则事倍功半,只有实际操作的经验没有理论基础则会失去创新的能力。有了目标和方向,必须有更进一步的动力和方法,否则只能原地打转,一事无成。
智慧就是审时度势的才能, 执行力是把判断的结论付诸实现的能力。执行的不好, 再准确的判断也难以发挥作用。
缺乏指挥,没有目标的执行, 很容易好心办错事。这里蕴涵着目的与手段, 战略与执行, 思想与实践的关系,涉足到人生的每个角落。
当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执行力;智慧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与计划,执行力决定企业的成败,任何企业的失败都是执行的失败,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必然是执行的成功。智慧是知道要做什么,执行力是知道该怎么做,这两个概念之间就生成了“知”与“行”的关系,所谓“知行合一”才是儒家所称道的人生智慧。
智慧与执行力的完善应该同步进行。知识需要积累,智慧也需要积累,智慧是一个吸收的过程,执行力的锻炼则是一个付出的过程。东汉时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在从智慧与执行力的角度做分析,陈蕃是从上向下眺望,慕鸿鹄以高翔,欲扫除天下;而薛勤则是从下向上仰望,步步为营,集腋成裘。我欣赏薛勤的论断,天下虽大,但必能以脚步丈量。人生毕竟不能纸上谈兵,好高骛远是不行的。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将经验教训吸取为人生智慧。当把智慧抽象化,推理成一个个公式,智慧就具备了指导执行力的能力,而执行力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能圆满着人生智慧。两者是不可偏废的。
最后一点,是说“知行合一”实践的艺术。前面说过,智慧是知道要做什么,但知道应怎么去做那就颇费商榷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可以解释成“知行是否合一”的实验史,贞观之治,即是知行合一、同心同德的时期,而晚清洋务运动则可以看成是有“知”而不能“行”、有“行”却无“知”。古人说:人主详,其政荒,人主期,其事理。尽善则法伤,故政荒也。期者,轻重之当,虽不厌情,苟入于文,则得而行之,故其事理也。总裁学习网从行政角度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具体到执行力而言,智慧只是落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上下级之间,而且同级之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