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最易忽视的七样事情
1、尺子效应。拿着弯曲的尺子画图,得到的线也会是曲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可是孩子是会模仿家长的。如果尸园拽诟家长自己还做不到或者做错了,孩子又怎么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呢?我表弟家就是这样,阿姨总是埋怨表弟乱花钱,当我看到阿姨自己买这买那又不爱惜的时候,我终于明白表弟为什么会乱花钱以及被妈妈教训了依旧不改的原因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如果家长做了一件不应该的事情,孩子会误认为这是在告诉他自己也可以这么做,这样会对他的是非观造成不良影响。说脏话、浪费粮食、爱玩电脑手机等等,这些习惯难道不是从父母那里学习来的吗?
2、弹簧效应。有的家长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腼腆,放学了就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来客人了也不知道打招呼。其实啊,这都是父母自己惯出来的!一般来说,性格外向强亮的父母,孩子的性格都较弱。就好像是弹簧,你强它弱,你弱它强。回想一下,作为父母,是否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部承保了?包括最基本最简单的洗衣服、打扫自己房间卫生等小事情。出门了,是否把孩子看管得格外严格?生怕孩子吃亏,不让他干这不让他干那。如果答案统统是,那你的孩子难免会内向腼腆。因为你已经剥夺了他体验这个社会的机会,一来二去,他就会依赖你这个比较强亮的家长,也就逐渐地选择被动接受事物了。
3、需求原则。家长会以自己的需求来判断孩子的需求。这一点在有些情况下是好的,比方说因天气的变化,家长会增减孩子的衣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是起负作用的。比方说,给孩子买衣服打扮这个事情上,很多家长都会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孩子的穿着。虽然家长也会帮孩子打扮得很漂亮,但却剥夺了孩子自己喜欢的权利。另外,穿衣服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舒适和遮羞,当然了美观也很重要,但美观还是给别人看的。因此,不能只为了追求美观,而忽视了舒适。
4、不要干扰。看着一个孩子正在自己玩得入迷,比方说画画、手工、玩玩具,理智的父母不会进行干扰,让他自己去体验。而有些家长,则会时不时地插入其中,打乱孩子的举动,或者吸引他的注意力。这一点是很不正确的。只要孩子不哭闹,就不应该对他进行干扰。把孩子保持在自己的可视范围内,让他自己玩就好了。没必要什么事情,家长都参与其中。如果你经常性地干扰孩子的自己体验,会造成他精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5、规则不变。假设孩子不吃饭,很多家长会采取哄骗的方法,游乐场、玩手机、看电视成为让孩子吃饭的砝码。虽然这样做,也可以让孩子暂时把这顿饭吃了,但却让孩子明白了一个坏事情,那就是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以后只要遇到不高兴或者满足不了的事情,孩子就会故技重施,哭闹一通,以此要挟父母。如果家长依旧妥协,改变原本定下的规则,那只会宠惯出“小祖宗”来。许多家长会感叹,孩子怎么越大越难带?岂不知是自己的错误做法所致!规则不是不可以被改变,但应该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需求而随意改变!
6、追求完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的确不假。放在小娃娃的身上,同样如此。为什么小孩吃不完整个包子,依旧要求要整个的?因为包子是圆形的;为什么孩子喜欢在白纸上画画,稍微一脏就更换?因为白纸是干净的。能说他们铺张浪费吗?不能,因为他们对浪费还没有这个概念。他们只是本能地追求完美。所以说,当各位父母明白这个事情后,就不要再因为阻止孩子浪费,而变相剥夺孩子追求完美的权利了。
7、切莫放纵。孩子成长,就好像是小树成才,总会出现各种枝干和杂叶的。作为父母,应该负起责任来,为孩子及时除去不应有的不好的苗头。切莫一时心慈手软,到头来只能害了孩子。剔除坏习惯的时候,或许很痛苦,或许孩子很抵触不理解,但父母应该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