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别急捂汗,温水散热最安全
症状:小孩发孕驷巴墟高烧,出汗,手足发热
偏方:小孩体温超过38.5℃以上,可选择温水浴降温。若室温太冷,或夜间怕小孩洗澡着凉,不宜洗澡,
可用温水在孩子的前额、脖子、腋窝、大腿根部擦拭一下散热。
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炎热,我刚要出家门,门铃就响了起来。打开门一看,是住我们楼下的小美。她上
气不接下气地告诉我,她家里的宝宝发烧到38.5℃,用退热贴也降不下去,老人现在准备用被子给宝宝捂汗,自己
则想用冰块给孩子敷,谁也说服不了谁,就上楼来找医生支招了。
小美的宝宝刚满一周岁,看她那么着急,我连忙跟她下楼去看看。进门后,看到孩子身上盖了厚厚的被子,揭
开再看,衣服也穿着不少。我看孩子脸上红彤彤的,手足心热,额头也很烫,出了不少汗,连忙把被子掀开了。
我用小勺当成压舌板,看了一下孩子的嗓子,没见红肿,又趴在孩子胸口听了听心肺,心音、呼吸音都没问
题。这些检查把宝宝惹恼了,大哭起来,哭声嘹亮,中气十足,毫无沙哑衰弱的表现。看来孩子的病不严重,只是
普通的感冒发烧。
我对一旁的老人家说,孩子发烧超过38℃时不要盖那么严实,应该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宝宝充分散热,
手脚部位要适当保暖,最好用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种,由于孩子小,不宜冰敷或冷水敷,冰敷、冷敷
会引起小儿血管强力收缩,导致孩子浑身发抖,也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比例掌握不好,会引起酒精中毒。这个时
候,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给孩子洗温水澡降温。
有些妈妈也许会担心,小孩发烧期间洗澡,会进一步着凉和加重症状,其实这得视情况而定。感冒分为风寒
型、风热型,一般冷敷、温水浴降温多指风热型感冒(出汗)。发烧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洁,很容易引起其
他病菌的感染,所以洗澡是必要的,但要用温水(38℃~39℃最佳)。温水擦浴或泡澡,可使小孩的皮肤血管扩
张,增加散热。洗完澡后,要及时用大毛巾将小孩包裹住,以免受凉。当然,如果小孩手脚冰凉、打寒战,就不要
给小孩洗澡,更不能冰敷、冷敷。
小孩的爷爷有点不服气,说自己捂汗治好多次发烧。发烧“捂汗”究竟有没有效果,一直存在着争议。其实,这
种方法的确有一定科学性,因为实践中很多人这么做,确实有一定效果。通过“捂汗”,汗液蒸发会从体表带走体内
热量,可散热退烧。但这个方法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就不合适了。因为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且自主
神经的调节功能比较差,捂汗会导致体温急剧上升,甚至引发高热惊厥。
我告诉孩子的爷爷,对于体质较好且大于三岁的孩子来说,在体温不超过39℃时,并且属于外感风寒表实症时
(孩子打寒战、手脚冰冷、舌苔白),可以尝试“捂汗”。但捂汗时不能将孩子里外三层裹着,这是不靠谱的。正确
的捂汗是适当添加衣服、盖被等,以达到体表发汗为准,并且要及时擦干汗液和多补充水分,切忌大汗淋漓,那样
更容易加重感冒。
小美晚上又找到我,说我走了之后,她立刻给孩子调好温水洗澡,再给他擦干,没多久孩子就睡着了。过一段
时间再去量体温,孩子的温度降下来了。
温水洗澡是给发烧小孩快速散热的安全方法。
她又问我,如果夜里再发热,要不要给孩子吃退烧药,我告诉她,38.5℃以下不必服退热药,三岁以内的婴幼
儿发烧超过38.5℃,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其
他药物的使用同样要慎重。夜间不宜给孩子洗澡退烧,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擦擦前额、脖子、腋窝、大腿根,尤其腋
窝处可多擦拭几下,但不要擦腹部和胸前区。孩子夜间高烧(39℃以上)不退,让孩子无法安睡,实在没条件去医
院时,可考虑适当用退烧药,但不能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成人药,可用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婴幼儿
用药(两个月以上的孩子适用)。
我还嘱咐小美,小孩如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先别给小孩吃太多药,给小孩多喝温水,吃点米汤。小美点点头,
按我的吩咐,结果第二天孩子就没发烧了。
普通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多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时的发烧,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
机制,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适的生长温度是37℃,温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会
明显降低。所以,只要不是39℃以上的持续高烧,先不用太紧张。
如果孩子感冒发烧,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是比较适宜的。切忌一感冒就给孩子吃消炎药,如先锋霉素、阿
奇霉素等,长期使用消炎药,对儿童有副作用,会降低免疫力。
如果孩子出现多种症状,反复发高烧,而父母没办法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可以先给孩子物理降温,等孩子
温度降下来一点,再带孩子上医院确诊,对引起发烧的原发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