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群博2012第四讲--孩子情绪管理的策略
主持人:
相约群博,相约讲坛,相约在成长的路上。
每位家长都关注着孩子的教育成长,都渴望着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孩子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如何正确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怎样恰当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采用什么方法更加的合适,相信都是我们日常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群博的第四次讲座,特别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维尼老师”,进行主题为“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专题讲座。
维尼老师擅长把认知疗法引入家庭教育领域,简明易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果您有幸访问维尼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hcg0628),将有缘学习到理性认识孩子的教育方法。如果是那样,恭喜您,你已经把顶级的家庭教育咨询师请回了家。
大家来点掌声,有请“维尼老师”出场。
鲜花在哪里。
维尼老师:晚上好,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相约在成长的路上》这个超级群可谓精英荟萃,很多是在新浪有影响力的博主。群里有好多熟悉的老朋友,像乐爸、卓爸、虫妈、培洪妈……也有一些新朋友。雨荷妈已经对我做了充分的介绍,我对自己就不罗嗦了。先谢谢提供网络通信支持的QQTV,谢谢雨荷妈、乐爸和卓爸、昊妈、勤妈、诺妈的支持。特别是雨荷妈妈,她的认真、细致,让我感动,促使我今天下午又重新梳理了我的讲课内容,争取奉献给大家更多有用的东西。谢谢!主持人:谢谢维尼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大家讲座。
现在我们先谈谈大家最关心的:如何管理孩子情绪,如何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维尼老师: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管理孩子情绪,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先说一下:为了更好地互动,今天会有一些提问的环节,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感受,就请自愿、随意、简单地回应一下,没什么压力啊。情绪的问题,是育儿的过程中常遇到的,也是父母自己常常困惑的。孩子发脾气、紧张、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自己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做到少发火?我们遇到烦闹、忧愁、焦虑的时候该怎么处理最佳?我们先预热一下,说三个问题。这里我就先提问一下问题1:大家自己觉得情绪容易控制吗?
情绪不容易控制,尤其是不懂得如何去做的时候。
但是如果懂得了一些有用的规律,那么会容易得多。
知道即使是自己,情绪也是难以控制,那么当孩子哭、发脾气、烦躁、紧张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他了。——这是接纳的前提
想想自己是怎样的心理,所谓的“将心比心”,再去理解孩子,是我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方法。
2、为什么情绪管理是个难题呢?
情绪的状态受自主神经的活动影响较大。这个自主神经说白了,虽然在你的地盘上,但是它不听从你的意志指挥。所以你想让自己的怒气、忧虑立马消失,因为指挥不了自主神经,所以做不到,所以人对情绪的直接控制力不强。
所以,凭坚强的意志是不管用的。
提问:
这里再请教大家一下:
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越不想紧张,就越紧张?告诉自己不要担心,但是还是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千万次地决定:不要发火,但是还是忍不住。
3、改变的钥匙:认知疗法
其实,就是没有掌握方法。就像门是锁的,如果没有钥匙,即使使出吃奶的劲儿,也不一定能够把门推开;而有了钥匙,就简单了。
这个钥匙就是心理咨询的认知疗法。这是我家庭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方法,我的博文中也贯穿了这个思想方法。因为以前在多个群里讲过,所以,我不细说,只是,因为有一些新的朋友没有接触过,所以,在这里简单重复一下。
认知疗法的原理:直接影响你情绪的是对事情的认知而不是事情本身,所以想要改变情绪,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达到目的。
详细参见谈谈家长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0oq42.html
我的总的一个思路是:试着去理解孩子,改变对孩子行为的认知,认知变了,就可能不生气,不发火了。——非常简单,但是非常有效。我二十多岁时,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苦恼,在理解了认知疗法的妙处之后,真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
不过,道确实是闻了,现在还是好好地活!表情
认知疗法呢,是心理咨询理论中早就有的,但是在家庭教育领域中应用,可能还是由我开创的研究。目前我写了很多相关的博文,很多家长开始应用,从大家反馈的效果来看还是很管用的。
可以参考一下这一篇家长的体会:
让自己心平气和——认知疗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uxw.html
一、什么样的情绪是合适的?
什么是我们情绪调节的目标?是一直平和淡定?还是一直快乐?
提问一下:大家觉得呢?
我个人认为,在合适的情况下有合适的情绪是最好的,要有一种“既入世又出世”(禅宗)的精神。
玄不玄?
入世是指投入其中,出世是指超脱其外。就是既能沉浸、享受情绪,又不为之所伤,超脱其外。比如看电影,可以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担心忧伤着急,但是不要过度,看完电影半天缓不过劲来;此时如果太超脱了,就少了很多乐趣。
又如我喜欢看CBA青岛双星的比赛,比赛中我会为主队的精彩表现激动呐喊,但是输了,只有些许遗憾,还是比较平静。如果无论比赛如何都很平静,就不要去现场看球了,看看NBA的电视转播最好。
其实,这与我既努力又顺其自然的核心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是要看是否过度,是否困扰了你。大人和孩子都是如此。
我下面讨论的所有情绪,都是指过度和造成困扰的情绪,这些是需要管理应对的。
二、负面情绪管理的重点在于找到情绪的原因
提问:大家觉得孩子发脾气、生气是不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
孩子的情绪有时不好捉摸,有的妈妈说莫名其妙,其实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所以,正如我一贯的思想,首先是理解孩子,理解他的情绪。
情绪是有生理基础的,所以,当孩子困了、饿了、累了到时候,一点儿小事就容易引起他发脾气的;
或者当孩子已经有了情绪之后,可能会变得不讲理,一点儿小事就会激发更强烈的情绪。
而且在情绪的作用下,人会不那么理性,成人也是如此。
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孩子发脾气或者大发脾气不要觉得莫名奇妙。此时要敬畏情绪的力量,不要用平常的原则来要求孩子,更不要火上浇油,使之升级。
有时发脾气是有深层次根源的。一笑心晴举了一个笑笑发脾气的例子:笑笑同学与爸爸妈妈玩组词接龙的亲子游戏,由于接错了词,理应接受“刮鼻子”的惩罚,可是笑笑忽然莫名其妙地耍赖哭闹,并以排山倒海之势痛痛快快地发了一通脾气。后来一笑心晴找到了根本原因。笑笑想赢,想第一,不想输。所以发脾气不是莫名其妙。
此时,情绪管理的重点在于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如果这个不改变,无论多么高明的接纳、宣泄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都是苍白的。
其实很多家长在群博里提的问题里,孩子性格争强好胜,容易着急、失望、发脾气该怎么办?和上面说的是一回事儿。
我会在讨论环节回答这个问题
再提问一个:你和孩子约定好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间,到了时间,你会坚决要求孩子停止吗?此时他的表现如何?
孩子有一个要求,已经有了想实现的欲望,此时断然拒绝当然会使孩子难以接受;即使是平静地拒绝,有时也不如变通、妥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所以,此时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的方式让孩子难以接受。
所以,重点在于反思自己的方式是否是自己也能接受的,如果领导这样对你,你喜欢吗?所以,应对孩子的要求,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满足”和“拒绝”,而是你的方式是否是他能接受的。
我有一篇博文供参考:我的规矩制定和执行都有弹性: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ust.html
说的就是不要“断然”拒绝孩子的要求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有一个认识,“哭”,是孩子达到自己目的的一个手段,
提问一下:大家认可觉得这种看法吗?
这有些道理,因为孩子可以体验到哭是有用的。所以,很多父母应对的方式是不理孩子,不让孩子觉得哭是有用的。但是,情绪发生的时候,孩子却并不总是那么理性的。
这里要具体看,如果孩子边哭边偷偷看,那肯定是为了达到目的。
但是孩子大哭、发飙,虽然也有达到要求的成分,但其中无奈、怨恨、愤怒的成分已经很多了。所以,对这些不理睬,就不太合理了。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斗智斗勇的对手,喜欢从故意捣乱、想达到要求的角度看孩子,其实孩子的表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他自然的流露,你可别想得太多了。
大家认可这个说法吗?
三、情绪的接纳、宣泄和转移注意力
1、情绪的接纳
前面说了,大多数情况下,小孩子的情绪不是捣乱,只是他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所以,对情绪的接纳是很重要的。
提问一下:孩子哭的时候,大家怎么办?
比如孩子的哭泣,很多妈妈对孩子哭很反感,不让孩子哭。为什么不让哭,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孩子哭会让自己心烦;有的是觉得孩子哭好像显得脆弱,想让他坚强;或者觉得男孩子总哭不像话,不应该哭;或者觉得自己没面子。一位妈妈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让他哭,结果孩子内心的紧张、焦虑、无奈、愤恨在积累,最后有了抽动的症状.
更有甚者,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有的父母使用更大的脾气喝止孩子。结果孩子吓得不敢发脾气了,但是内心的愤恨却没有消失,只是被压抑在那里。这种情绪积累得多了,早晚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那时后悔已经太晚了。
成人也是如此。对于情绪问题,首要的是接纳,不要因此而再添一层烦恼。比如抑郁症,抑郁本身是个问题,但是对抑郁的恐惧、烦躁也是个问题,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接受这个现实,然后做该做的事情:包括治疗和正常生活。我二十年前有一些心理问题,我首先做的就是接纳,把这些当做正常的现象,然后慢慢解决它们。
接纳的基础在于理解。知道孩子这样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无法自控,就不那么排斥、反感了,这是正确应对的第一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接纳是对于现状的一种接纳,是接受现实,不为此再增加烦恼,并不是说学会享受过度的情绪,享受痛苦。
也不是接受孩子一直如此。孩子的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马上改变,所以,对于现状接纳。而长远一些的目标是促成孩子的改变。比如孩子发飙,在当下总是要接纳,但是不希望他经常发飙,需要想办法去改变。成人心理问题也是如此,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对当下的心理状态接纳,同时寻求长远的改变。
这种意义上的接纳,不知大家觉得合理吗?
2、关于负面情绪的体验
情绪的体验是孩子自然就可以学会的,有意识去培养当然没坏处,还可能使学习的进度加快一些;当然不留意这方面的培养也可以,孩子自然也会学会。而且负面情绪曾经有过一些体验就可以了,不必每一次发生时都充分体验。
这里有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每次都让孩子充分体验,没有必要,体验过一些就可以了。
(2)、内心的真实感受不等于合理、喜欢的感受。其实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就很清楚,我们任何过度、困扰的情绪都是内心的真实感受,但这没有任何神圣之处,我们自己并不喜欢这些。
(3)、最忌讳有意制造痛苦让孩子体验。这和以前盛行的挫折教育一脉相承,人造痛苦弊大于利。
3、情绪的忍耐、宣泄和转移注意力
(1)忍耐和克制虽然不是一种效果很好的管理情绪的方法,但还是一道方便使用的防线,
无论是孩子和成人不是有了情绪就应该马上宣泄,所以适当的节制是需要的。忍耐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不是别人施加的压抑。孩子越大,就越需要自制,但也不要过于克制,不要让自己觉得不大舒服。
孩子小的时候,也不必有意训练忍耐,孩子自然会知道一定程度的忍耐。等逐渐长大,对自制的要求就要高一些了。尤其是在可能伤害、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适度提倡忍耐。
(2)提问一下:孩子和朋友有了矛盾,回到家里很生气,你是要求他宽容,还是要求他忍耐,还是怎么办?
适当的忍耐和宽容是需要的。但是不要过了。
很多家长太注重让孩子忍耐,让孩子宽容,不注重孩子的宣泄,这是不好的。时间长了,就是压抑。
回到家里,可以先宣泄一下
宣泄对舒缓当时的情绪是管用的,如果情绪让自己不舒服,可以适时以适当方式宣泄。如果只是让情绪在内心郁结,对心理很不好。所以,想哭就哭吧,想发泄就发泄吧。
我建议,如果不影响他人,首先要宣泄
想哭就哭吧,管它是否看起来不坚强;
想发火,有时可以发火,哪怕对着父母发火,总比憋着强!
(3)转移注意力是一种一直有效的方法,无论什么年龄。其原理是,当你注意的焦点不在那些让你困扰的事情上时,情绪因为没有持续的动力,自然会平息一些。
情绪容易持续一段时间。你对一个事儿很生气,当你不去想它时,还是可以感觉到情绪的存在,这与生理有关——有些生理因素不会马上就消失了。比如那些激素分泌了,总要过一会儿才能被稀释吸收啊;自主性神经的影响也是这样,会自动持续一段时间,不可能一下子戛然而止了;心紧张得砰砰直跳,要缓和下来也需要点时间啊。所以,我提倡负面情绪强烈的时候,采用散步、体育运动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情绪的生理反应逐渐自然消失,情绪就会暂时变得平和了。
对于孩子来说,具体方法很多,看看动画,逗孩子一笑,运动.......
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一直是有一定效果的
4、共情
共情是一种缓和孩子情绪的一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感到你很能理解他,所以愿意和你倾诉。因为遇到“知音”之后的倾诉,宣泄是最顺畅的。
提问:这个好理解吧?这个有经验吗?
共情是一种心理咨询的方法,其意义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
如果孩子情绪不是因你而起,尽量按照共情的要求去做,对孩子情绪缓解很有好处。
四、情绪的应对
1、最好是考虑如何不让负面情绪发生
(1)孩子发脾气不是必然发生的,很多情况下有内在原因,或者父母的方式孩子不易接受而造成的。所以,改变孩子或者改变自己是情绪管理中最重要的。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改变自己的育儿方式方法,避免因为自己的原因给孩子造成情绪问题
比如前面我提过的这篇博文:我的“规矩”制定和执行都有弹性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ust.html
就是不要生硬地拒绝孩子的要求,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因此而生气。
(2)成人的情绪管理也是如此,善于接纳、宣泄和忍耐虽然是需要的,但都不是上策,最好的是改变自己的认知体系、习惯性思维,使负面情绪不产生。参考:我的心理修行之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utd.html
这是我自己心理修行的一个过程,和实际贴得比较近。
2、抓好开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在情绪发展的初期是容易控制的,
一旦开始发飙,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魔鬼”,都是不可理喻的。
在上一部分我说过,有了情绪之后,一点儿小事就可能激发更激烈的情绪。所以,此时不是讲理的时候,适当的妥协和变通是必要的。
所以,不要让脾气升级
有一位妈妈告诉我一个事情:妈妈奖励给孩子一元钱,爸爸让孩子自己去拿钱,那里有一个一元的硬币和一个五角的硬币,于是孩子就都想拿走。孩子爸爸不让拿,可是孩子不听,最后孩子爸爸应从孩子的手里抢过了所有的钱。这样孩子就坐在地上不上学了。爸爸就一直用话语激孩子,说什么迟到了什么的话,结果孩子就倔强地说不上学啦,结果孩子爸爸大打出手,还用皮带抽打了孩子。
这就是一个情绪逐渐升级的例子。孩子想多拿走一个五角钱固然不大好,但是父亲把孩子所有的钱都抢走也是不对的。爸爸没有宽容孩子,做了不理性的事情,导致孩子不高兴。已经有了情绪,父亲不去缓和情绪,反而火上加油,自然让孩子更加生气,变得倔强不讲理;最后演化为打孩子,两败俱伤了。
3、负面情绪很强烈
此时,孩子已经不理性了。所以,要敬畏情绪的力量,此时更不能用平常的要求来对待他,就不要去讲道理了,更不能用更大的脾气去喝止。
适当的宣泄是可以的,但是此时往往不能平和情绪,所以不如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之情绪较快地缓和。转移注意力针对的是情绪,而不是孩子的要求,只是等他平和下来再去讨论他的要求。
总结一下,情绪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使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在负面情绪产生后,当然要接受这个现实(接纳),如果可能伤害、影响别人则适度提倡忍耐,如果不舒服可以通过宣泄,转移注意力直接去缓解情绪。
讲座完了,谢谢大家耐心地听了一个小时!主持人:谢谢维尼老师如此细致的分析,相信作为父母们,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现在请维尼老师讲解一下:如何巧妙应对青春期逆反的女生和男生,在孩子心里引导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维尼老师:
我们的问题其实不是孩子逆反了应该怎么办?而是如何能够使孩子不逆反。孩子逆反了,和家长对着干,谁也没有很好的招数。所以,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做,孩子不逆反。逆反来自于对压抑的反抗。只要没有压抑,孩子反抗什么呢?很多家长其实不知不觉在压抑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其实也不喜欢这样,只是不敢反抗,或不知反抗。现在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知道反抗了,所以就会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尊、自由。预防孩子青春期逆反的方法,说起来也简单: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尊重孩子的意见、愿望,给他自由,凡事多和他商量,这样孩子就不需要逆反了。青春期的逆反,可以没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sx3.html主持人:说的太棒了,对我来说,真是太有用了,现在雨荷正是青春期,感谢维尼老师的提点,我学到了很多。相信群友们也学到了很多。有的家长问孩子的孩子的个性比较要强,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总是不希望别的同学比自己强还有如何让孩子看待得失?成长比成绩重要,可是孩子很在乎“第一”,家长应如何引导?维尼老师:争强好胜的性格是双刃剑,既会推动孩子前进,又容易给孩子带来挫折感。这种性格是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争强好胜很容易带来的就是脆弱敏感,因为不可能一直强,一直胜,所以不强、不胜的时候就脆弱敏感了。太要强,就容易脆弱,这是个普遍的心理规律吧。我有几篇博文,很详细说了此事。孩子脆弱敏感怎么办?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uqk.html
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sh4.html
孩子切忌追求完美,好胜心、自尊心过强--一个真实的例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s6m.html
主持人:对于家长,我们也很多的困惑,对孩子犯错,我们应该用如何心态去应对?才不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呢?请维尼老师继续为我们讲解一下。
维尼老师:其实我们认为孩子的错误大部分不是错误,是我们成人也会出现的。根本不是错误,是一个正常的事情。。
孩子不是神仙,所以有可能犯“所谓的错”;孩子也不是圣人,会有情绪的波动起伏,想法也会变化,所以不指望她有完美的道德,不要求她一直有礼貌、大方......允许她犯错,允许她有一些波动,允许她有不乖的时候,允许她有些小情绪,这些甚至都不算什么错儿......,这样她就不会被压抑了,在宽容的环境里自由地成长。
孩子犯了错怎么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0prpr.html主持人:维尼老师也有一个活泼漂亮的小公主吧,好像也刚上二年级吧!现在上群里有很多低年级的孩子,请教一下维尼老师: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维尼老师:
我有一篇博文: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是我自己的体会们,也是咨询经验的总结。有空可以看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sov.html
群博里还有一些问题,我准备了一下:
提问:我希望能听到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内容!谢谢!
进步和成就感是兴趣最好的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u6r.html
这篇博文可以看一下
提问:想请教维尼老师,对在公共场合不够自信的孩子要怎么鼓励他?
•孩子很渴望友情,但朋友不多,很伤心,做家长的又该如何去引导呢?
•告诉孩子人际交往如何做到自然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tek.html
提问:在一些文章中看到,我国当前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是因为缺乏信仰问题。请问维尼老师,这里所说的信仰是宗教信仰吗?心理师都信仰宗教吗?这些信仰与我们所宣扬的科学矛盾吗?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信仰问题呢?
宗教信仰对于心理问题有好处,但肯定不能全解决问题。不然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如美国岂不是没有那么多心理问题了吗?
我是学习宗教中对心理有用的东西,但是并不信仰。
提问:如何让孩子不自我满足,树立更高的目标?
告诉孩子如何树立目标,兼谈我的心路历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rqz.html
提问:男孩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男孩子需要另外一套教育方法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2du59.htm
提问:男孩子与同桌(女)总是有磨擦,在家长劝导男孩子不要和女孩子计较、发扬点男子汉的风度等劝导下见效甚微,现在孩子因为这个女同桌又影响着情绪,孩子多次和班主任提出过换位置,但是老师总让再磨合磨合,请问家长应该找班主任沟通一下吗?如何沟通才更好?
可以顺应心理,和老师沟通一下,换位。有些矛盾不易调和。
提问:双重性格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不是正常的情况?
每个人有一定的双重性格,是正常的。比如:内向外向的结合;撒谎与诚实;真诚与虚假….在不同情况下应该有不同的表现,比较适应。
提问:孩子喜欢看课外书,但光顾着看课外书,至其他的于不顾该怎么办(东西随便一扔不收拾,说等会来收拾,但到很迟了还是致力于看课外书,提醒多次还嫌烦)
我觉得还是抓住主要矛盾,爱看课外书是很好的,其他的可以宽容一点儿,慢慢来。毕竟,不可能要求是完人吧。
主持人:谢谢维尼老师的分析和讲解。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爱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真诚的和孩子做朋友。俯下身来聆听孩子的心声,相信会收获很多:有爱、有感动、有祝福……
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特喜欢这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希望我们都好好陪伴着孩子,分享成长的芬芳!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