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1、 (一)遗传因素 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系调查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具有飒劐土懿重要的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但是,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这种遗传倾向没有年轻患者明显。Funding(1961)在148例50岁以后患偏执狂的病人中,发现子女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生率为2.5%,高于一般人群预期发生率1%的水平。Roth(1962)报道99例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直系亲属中,老年期发生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者8名。Kay(1963)在57例晚发性偏执症状的病人中,发现19%先证者家中至少有一名亲属患精神分裂症,同胞的患病危险率为4.9%,子女为7.3%,且大多数亲属的发病年龄在40岁以前。Rabins(1984)报告,在同性别、同年龄的研究中,发现妄想痴呆比情感性精神障碍家庭成员中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Kay和Roth均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
2、 (二)病前个性特征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怕羞、敏感、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大多数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人格相对完整。Postt(1966)认为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呈神经症样素质者极少;Retterstoll(1966)认为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前性格具有自我中心、倔强、专横、敏感、嫉妒、兴趣减退等特点。
3、 (三)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的身心往往是脆弱的,同时老年精神分裂症病前存在许多社会心理问题,如离退休、社会和家庭地位的变化、丧偶、子女分离、性冷淡、性欲亢进、阳痉、邻里间的不和谐等。邹文华(1995)报道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精神因素者占56.3%。老年人对精神挫折的耐受力日趋减退,遭遇各式各样的心理应激的机会越来越多,对疾病的发生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
4、 (四)躯体因素 老年人躯体疾病发生率比年轻人多2倍,而行动受限多6倍,说明慢性躯体疾病在整个生活中特别是心理功能方面的影响更是重要。Knoll(1952)认为卵巢功能不全有诱发晚发精神分裂症的作用,多数绝经期的女性有猜疑症状。Blazer(1984)在社区老人研究中发现,78%有迫害观念的老人有视觉障碍,58%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者有听力受损。Post(1966)发现30%患持续性偏执症状者有耳聋,随着耳聋加重,出现幻听,如听到音乐声或言语性幻听,这可能是一种与耳鸣有关的错觉。因此,听力、视力的减弱或丧失,造成与社会隔离,引起孤独、多疑,易对外界的信息引起误解,促使本来有分裂素质的人发生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