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
岳飞蹲赓忧甘被处死除了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高宗赵构,对他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确保自己的皇位牢固
赵构的父亲是宋徽宗赵佶,母亲是显仁皇后韦氏,自幼便比较聪明,早在岳飞参军之前,就已经被封为“康王”,在靖康之难后,成为全国的兵马大元帅,随后转战大名府、东平府等地,最后南下建立的南宋王朝。
在南宋建立之初,宋微宗及宋钦宗虽然被金人掳去,但是还都尚在人世。岳飞身为武将,在协助赵构建立南宋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赵构看重他的原因,所以在稳固了防线之后,便将他放到了北伐的大军之中。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岳飞却在北伐的过程中,喊出了“迎回二帝”的口号,这让赵构很尴尬,也很不爽。但是岳飞毕竟是自己的爱将,对此他无法言明,只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二、岳飞是交易的筹码
随着北方战争的胜利,南宋在于金国的谈判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但是赵构,由于在早年一段时间,曾经以质子的身份,在金国待了一段时间,对于金国的军事实力,比较了解。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但是赵构却是非常清楚地知道金国的强大,所以在他看来,想要击败金国,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在取得一定优势后,就主张“和平谈判”。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当时金国扣押着徽钦二帝以及赵构的亲生母亲韦妃,在其得知宋微宗死亡之后,不由的担心起自己的母亲来。所以在之后的谈判中,就提出了“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
金国在面临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也不愿再动刀兵,但是既然赵构已经将自己的底牌透露了出来,金国自然愿意乐享其成,所以就答应了金国的要求,但是金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必杀飞,始可和”,对此赵构选择了默许。
三、稳固内部朝政
宋朝建朝之后的政治格局,一直就是文强武弱,用文人控制武将,这是宋朝能够稳固皇权的原因。但是在南宋初年,为了应对北方的威胁及各地的农民起义,权利架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武将在朝堂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激起了文官集团的集体反抗。
文官集团期望尽快结束战争,以此来扼制武将权利和资本;所以出现了武将主战,文臣主和的局面。而随着北方局势逐渐的稳定,文臣的反抗力量得到极大释放,内斗也就变得越加尖锐,而这就是岳飞被冤死的直接原因。
多名官员为岳飞平反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万俟卨凭借宰相的大权,坚决阻止为岳飞昭雪,他对高宗赵构说:“虏方顾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情绪重新高涨。官员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宋芑等人都分别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