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话与标准汉语(普通话)的区别
1、声调睢宁话有四个声调,且与国语一一对应(大部分遵循,少数除外)以下睢宁话的调值为估计值,不一定很准确,仅作概数参考!对应第1声 低平调 :比普通话第1声阴平(念高平调,调值5-5)低,基本是平的,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应该是3-3( 此调相对普通话独有,同时睢宁话也无普通话第二声。)对应第2声 高平调:与普通话第1声阴平(念高平调,调值5-5)基本相同,如果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应该是4-4,所以听起来和普通话第1声(调值5-5)差不多。例如:睢宁话第2声“同”音调很像普通话第1声“通”。对应第3声 降升调、对应第4声 降调:与普通话的第3声、第4声基本一样。例如:睢宁方言第3声“我”、第4声“是”和普通话第3、4声基本无异。轻声:与普通话相似。
2、拼音睢宁话仅比普通话少了一个韵母ue,为ue除外与普通话相同的声母和韵母(可能w会读为v)。除少数外大羿约妫鳏部分字声韵拼音组合与普通话相同。以下仅列差异部分,即同字不同音的字及其睢宁话拼音如下:有规律的:ue音在睢宁话中被uo音取代,故无ue音。如:学(xuo2)、雪(xuo1)、绝(juo2)、月(yuo1)、雀/却(quo1)...睢宁话中z/c/s/d/t不与un/ui/e相拼,却与en/ei相拼;普通话中z/c/s/d/t与un/ui/e相拼在睢宁话中为z/c/s/d/t与en/ei/ei相拼。具体如下:un与z/c/s/d/t/l相拼时un变为en则为睢宁话读音。如:尊(zen1)、村(cen1)、孙(sen1)、蹲(den1)、吞(ten1),轮(len2)...ui与z/c/s/d/t相拼时ui变为ei则为睢宁话读音。如:最(zei4)、嘴(zei3)、翠(cei4)、催(cei1)、岁/穗(sei4)、对(dei4)、堆(dei1)、腿(tei3)、退(tei4)...e与z/c/s/d/t相拼时e变为ei则为睢宁话读音(其中z,c,s要变为zh,ch,sh)。如:择(zhei2)、册(chei1)、色(shei1)、得(dei1)、特(tei2)...【克/刻(kei1)、格/隔(gei1)除外】部分变轻声规律:xi的轻声音为yi或ye(轻声)。例:东西(yi)、可惜(yi)、出息(yi)、欢喜(yi)。shi的轻声音为ri或re(轻声)。例:粮食(re)、结实(re)、老实(re)、本事(re);十的两边都有数字(即几十几)时发轻声。如二十一:er4reyi1,听似二一,细听其间是有轻声re连接的。hu的轻声音为wu(轻声)。例:招呼(wu)、在乎(wu)、喳呼(wu)。无规律的:ai变为ei为睢宁音仅限百/柏/伯/掰(bei1)、白(bei2)、拍(pei1)、麦/脉(mei1)、摘(zhei1)、宅(zhei2)、窄(zhei1)、拆(chei1)、摔(shuei1)少数字外,其它多数同普通话仍为ai; 例:摆(bai2)、排(pai2)、卖(mai4)、帅(shuai4)、改(gai3)等仍同为ai。更多见表格图
3、词汇名词耳子=耳朵、腚半=屁股、脊股=后背、手指盖=指甲、肚眼=肚脐、胳拜子=膝盖;长虫=蛇、癞呱/癞猴=蟾蜍/癞哈蟆、老jia4=麻雀、蛐虫=蚯蚓、花大姐=瓢虫、草鞋底=蚰蜒;大秫=玉米、小秫=高粱、白芋=甘薯/红薯、辣萝卜=萝卜、芫子=芫荽(香菜)、【zhua4】莲=瓜子、萢酸=毛酸浆、蘑菇草=狗尾草、狗奶子=枸杞;手【fu1】=毛巾、手捏=手帕、套皮=皮筋、模【re】=梳子、板子/凳子=板凳、脚压车/自行车=自行车、锅屋=厨房、茅厕=厕所、茶/开水=开水、打闪=闪电、泥/土【re】=泥土、媳子=媳妇/妻子状态形容词感觉:滚热(指物体)、死热(指环境)、清冷、冰凉、生疼、活痒...味道:鲜甜、烈酸、苦咸、活苦、活辣、瞎腥、喷香、殟臭...颜色:乌黑、虚黑(指物体)、瞎黑(指环境)、煞白、通红、【chua1】黄、【ti1】蓝、虚绿、虚紫、虚青...形态:多大、瞎小、多长、瞎短、多高、瞎矮、多/透胖、瞎瘦、多粗、瞎细、多宽、瞎窄、多快、瞎慢、虚尖、【ti1】团/圆、【ti1】平、挺硬、稀软、稀碎、挺湿/潮、焦干、虚清...其它:怪好、瞎孬、怪俊、瞎丑、多重、瞎轻、瞎少、活(he1)嚎、锋快、【ti1】亮、垃脏...其他见表格图
4、语法第一人称代词睢宁话中用“我”或“俺”,其中“俺”也可表示“我们”。对应关系为:我/俺=我、俺/我们=我们称呼指定的亲属时要在特定的称谓前加人称代词(或名子,若是自己的要用“俺”),同时把普通话中连续双音节词缩略为一个。如“俺妈”、“你弟”同“妈妈”、“你弟弟”。表示“可以”时睢宁话常用“管”,而普通话常用“行”。(管=行)“上”常作动词,意思同“去”。例:上上海。“怪”常作形容词,意思同“很”。例:怪好。“搁”常用来表示“在”,“搁”后接数量(或形容数量)词时同“放”。如“搁家”同“在家”、“搁多少”同“放多少”。“晚”在“这晚、那晚、哪晚”中的意思为“时候”。“挨”意思同动词“被”,睢宁话常用“挨”。例:挨我看见了。普通话中类似“行不行、好不好”的反复问句形式睢宁话中是在一个关键字前用“还”表达。例:还管、还好(还v必须在问句或陈述问句才同v不v,否则相同!)“我/俺的、你的、他/她/它的”中的“的”若后接关联词常被省略。例:“这像我笔,可能是我的!”前字被省略,后字不变。睢宁话中有较多类似“通红、烈酸”之类的特殊形容词(前字加深后字程度,更多详见词汇目录),该类词用于所形容事物之后。例如形容苹果很酸时要说成“苹果烈酸!”而不是“烈酸的苹果!”。动词V+“出来”结构,变现经过”V“之后的状态。 如:床上挨你玩出来了。意思是床上经过”玩“所呈现的混乱场景。“头”字的用法,一般和量词共用,表约数。如:才头十个人,活干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