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猝死!10大健身陋习最伤身体
1、平时不锻炼,周末狂运动 尤其是白领阶层,由于工作日较忙,又没有养成抽时间锻炼的习惯,往往集中在双休日进行"疯狂运动",这种健身行为很不科学。因为"突击锻炼"往往伴随的是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而由于平时缺乏有规律性的锻炼,心血管系统、肌肉组织等人体机能还没有建立起对这种大强度运动的适应机制,极易造成运动性损伤或诱发疾病,结果迫使自己不得不面对"痛苦的星期一"。
2、运咿蛙匆盗动后"急刹车" 许多人在较为剧烈的运动后立刻停下休息,这样做的后果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挡草邓瑛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正确的做法是,在激烈运动过后,应采用慢跑或有一定速度的步行作为调整活动,然后可以甩动胳膊、转转腰、抖抖腿等,促进血液的回流,使肌肉主动放松。
3、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看到有些锻炼者,特别是年轻人,一放下饭碗就进行一些比较剧烈的活动,其实这样做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因为饭后人体的大量血液流向了消化系统,特别是胃肠器官,以保证消化工作时所需的氧气和养料的供应。如果此时进行剧烈的运动,大量的血液就会流向运动器官,尤其是四肢,以保证肌肉工作的需要,这样就造成消化系统血量供应不足,胃肠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蠕动就会减慢变弱。
4、饿着肚子做运动 饱腹运动有害健康,空腹运动同样不科学。饿着肚子做运动无异于开着一辆没有油的坦克,你的身体需要能量来保证运转。特别是晨练的时候空腹更不可取,人体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饮食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经过一夜的休息,体内能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体内的血糖浓度偏低。这时,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吃就去运动,势必又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血糖浓度就会更低。
5、运动前不进行充分的热身 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不热身就直接进入高强度的有氧训练,这样的话,由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还都没有进入状态,体温也比较低,肌肉的柔韧性不好,就很容易拉伤韧带并造成肌肉损伤。
6、初始锻炼时过于争强好胜 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他们在刚开始锻炼时往往充满激情,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特别是在和伙伴们一起运动时,总喜欢比个高下,却不考虑自身的体质基础,本来只能跑1000米的,上来就是3000米;本来只能练10组力量的,上来就是20组。这种"贪多嚼不烂"的锻炼方式很容易造成韧带拉伤、肌肉劳损等,影响到今后的锻炼,也容易在以后造成健身时的畏难心理。因此,在刚开始进行系统锻炼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7、运动前和运动中不补水,运动之后猛灌水 对一个运动中的人体来说,水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人一天大约出0.5升汗,但跑步1小时的出汗量大约是此量的2-3倍。运动前没有充分饮水,运动过程中也不及时补水,会加重心脏负担,使体温升高,并造成肌肉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机体代谢的废物排泄受阻,最终导致运动疲劳,损害健康,从而影响健身效果。
8、锻炼时抽烟解乏 许多男同志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锻炼,如快走或登山时,有吸烟解乏的不良习惯。其实,运动后吸烟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各器官处于高水平工作状态,而烟雾大量进入体内,还会因运动后的机体需要大量氧气又得不到满足,而更容易受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所以说,此时吸烟比平时吸烟对你的危害更大,同时氧气吸收不畅还影响机体运动后的恢复,让人更容易感到疲劳。
9、大量运动后马上洗浴 较大强度运动之后往往大汗淋漓,这时候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找个地方冲上一把,以为这样肯定既清爽又解乏。
10、带病坚持锻炼 不少人有一种误解,对于头痛脑热的一些小病,继续锻炼是一种"运动疗法",活动一下筋骨,出一身汗,病还好得快一些。其实这是一种最危险的错误概念。生病时,人体本身免疫力就差,身体处于异常状态时,剧烈运动之后,反而会导致身体状况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