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
犬细小病毒是1978坎怙醣秸年澳大利亚的Kelly和加拿大的Thomson等同时从患肠炎的病犬粪便中分离获得的,从发现该病毒至今,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是危害犬类的最主要的烈性嗒扬柰旦传染病之一。
病理分析: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对多种理化因素和常用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10℃存活6个月,37℃存活2周,56℃存活24小时,80℃存活15分钟,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该病毒对乙醚,氯仿,醇类有抵抗力,对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氧化剂敏感。
健康犬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后,病毒主要攻击两种细胞,一种是肠上皮细胞,一种是心肌细胞,分别表现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心肌炎以幼犬多见。
宜感群体:
CPV主要感染犬,尤其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发。饲养管理条件骤变,长途运输,寒冷,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病犬是主要传染源,呕吐物,唾液,粪便中均有大量病毒。康复犬仍可长期通过粪便向外排毒。有证据表明人,虱,苍蝇和蟑螂可成为CPV的机械携带者。健康犬与病犬或带毒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
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如郊狼、丛林犬、食蟹狐和鬣狗等也可以感染。随着病毒抗原漂移,病毒已经可以感染猫小熊、貉等动物。
犬感染CPV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或出血性腹泻)的患犬中,CPV感染阳性犬可以占到29.8-46.2%。其中6月龄以下犬最为易感,占CPV感染犬总数的比例可高达75%,且此日龄段感染犬死亡率较大于6月龄患犬高;大于12月龄犬发病率则相对较低。有研究发现,雄性犬较雌性犬更为易感[,但对于小于6月龄患犬而言,年龄、性别及品种与CPV感染没有相关。针对6-18周龄CPV感染犬成活率研究发现,雄性与雌性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HI抗体效价<1:80组与1:160组差异显著。
病犬和康复带毒犬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犬经粪便、尿液、唾液和呕吐物向外界排毒;康复带毒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饲料、饮水、食具及周边环境[2]。而病犬通常在感染后7-8天通过粪便排毒达到高峰,10-11天时急剧降低。有证据表明,人、苍蝇和蟑螂等都可成为CPV的机械携带者。一般认为该病的传染途径是消化道,易感动物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本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夏、秋季节多发。天气寒冷,气温骤变,卫生条件差及并发感染均可加重病情和提高死亡率
犬细小病毒的症状:
犬细小病毒临床症状表现为肠炎型和心肌型两种:
(1)肠炎病犬初期精神沉郁,厌食,偶见发热,软便或轻微呕吐,随后发展成为频繁呕吐和剧烈腹泻。起初粪便呈灰色,黄色或乳白色,带果冻状粘液,其后排出恶臭的酱油样或番茄汁样血便。病犬迅速脱水,消瘦,眼窝深陷,被毛凌乱,皮肤无弹性,耳鼻,四肢发凉,精神高度沉郁,休克,死亡。从病初症状轻微到严重一般不超过2天,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周。、幼犬的肠炎主要有3种:①传染性肠炎;②寄生虫性肠炎;③食物性胃肠炎。
病重时有番茄样血便从肛门喷出,非常腥臭。最后,患病幼犬以脱水、继发细菌感染和心肌炎而死亡。幼犬患细小病毒性肠炎后;治疗采用静脉补液、止泻、止血、消炎、止吐和注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以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田克恭同志研制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疗效最佳)的方法。
(2)心肌型病犬常无先兆性症状,或仅表现轻微腹泻,继而突然衰弱,呻吟,粘膜发绀,呼吸极度困难,脉搏快而弱,心脏听诊出现杂音,常在数小时内忽然(可能由于急性呼吸抑制)死亡,尸体剖检可见心脏扩张,心肌有苍白的条纹,充血性心衰的大体征象。
犬细小病毒的预防:
(1)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犬,对病犬污染的犬舍饲具、用具、运输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剂可采用2%的NaOH、漂白粉、次氯酸钾等。仿佛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并停用2周。对饲养员应该严格消毒,并限制流动,避免间接感染。
(2)针对犬细小病毒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而注射犬细小病毒疫苗聚肌胞(犬专用)是预防犬细小病毒最有效的措施。
犬细小病毒的治疗:
(1)为尽快排出肠道内容物,可进行灌肠。一般用0.05%~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灌肠,或者先用口服补液盐溶液进行灌肠,最后再用口服液盐溶液加抗菌药或抗病毒药进行保留灌肠,也可用生理盐水、复方生理盐水、乳酸林格尔氏液灌肠。
(2)补液量根据患病犬只的体重,脱水由轻微到严重一般按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不等进行输液。
END
(3)西药治疗方法:肌肉注射聚肌胞(犬专用),0.05mg/kg体重,1次/天,连用3天。(香港奥邦生物)
【功能主治】1、主治犬细小病毒病、犬瘟热、犬副流感、犬冠状病毒病、犬疱疹病毒感染、犬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2、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疫苗接种时同时使用,促进抗体产生,并维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