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选购之新手指南
1、一、笔记本CPU/平台笔记本平台首先不用考虑主板,再加上笔记本BIOS基本上不开放超频选项,因此主板简化为内外扩展接口上:有多少USB3.0,视频输出接口类型和最大支持分辨率,是否有空闲M.2接口等等。所以第一步选平台即选CPU。随着超级本概念被Intel提出来,唯CPU论又有了一隅战线。没错,按摩店(AMD)近年CPU一直不给力,导致Intel占据绝大部分市场,而超级本为了轻薄续航,在外观上向苹果MBA/MBP靠拢,在配置上通常是低电压I3/I5/I7 CPU和核芯显卡和SSD固态硬盘——对这样的笔记本,CPU、内存和硬盘三大件性能几乎就是整机性能。对于较厚的笔记本,比如游戏本,CPU也是要重点考虑的——毕竟不是完全打游戏,完全打游戏配个不移动的台式机就完了。笔电CPU和显卡的型号一向是JS忽悠的重灾区,最简单的忽悠就是“型号数字越大越好”和“核心数和线程数含混、让你傻傻分不清楚”,你要信了就倒大霉了。正好前些日子英特尔发布了第五代broadwell移动处理器,各家的新品也陆续发布了,下面就对照台式机CPU梳理一下他家笔记本处理器。 按摩店加油啊,哪天雄起了楼主就写一篇A家的。CPU的主要参数无非:架构、针脚、核心数、线程数、主频(基本频率和睿频频率)、缓存、指令集、核芯显卡、TDP功耗。对本文目标读者而言,架构已限定(第五代个体测试结果显示单线程同频性能和第四代差不多,多线程有显著性能提升),针脚主要涉及自行更换CPU,指令集过于理论可忽略、TDP功耗和主频息息相关也可不说。筛选后可重点关注:核心数、线程数、主频,次要关注核芯显卡、缓存。·核心数/线程数:大家都知道台式机的奔腾/I3/I5/I7主要以核心和线程数分割。I7(不包括Extreme)是4核8线程,I5是4核4线程,I3是2核4线程,奔腾是2核2线程。基本上就一路阉割下来。新手可大致认为四核相对于双核有大幅提升、超线程有少量提升。对于超线程的机制,可以简要归纳成“把一部分物理核心的运算能力模拟出新的核心,实现超过物理核心满载运算能力的极限”,也就是说:如果2核物理核心算力是200%,超线程削弱40%单核效能模拟算力相同的虚拟核心,2核4线程就是4x60%=240%。 所以对于游戏需求,建议CPU从2核4线程起,推荐4核4线程,资金充裕可4核8线程。*上面没简单的说选I3/I5/I7,是因为笔电CPU不以此区分核心数,具体参考后文表格。·主频:性能党越高越好,便携党想要兼顾性能的话尽量选超级本里基本主频高的,因为笔电由于TDP/功耗/发热限制,往往睿频都不持久。 睿频最早是通过短时间提高单核主频(空闲核心降频)来改进单核心应用下的性能,后来发展为所有频率都可以同时睿频,就变成全面自动超频了。笔电的睿频功能仍有用,但最高频率参考价值不大。·缓存:交换数据的区域,越大越好,但和前两个参数比不太重要。·核芯显卡:第四代主要搭配HD4200/4400/4600/5000,第五代搭配HD5500/6000,至于Iris/Iris Pro则是给高端型号使用,机型应该不多。新的HD5500/6000按官方说法是3D性能提高22%,转视频提高50%,日用提高4%。对于HD4200/4400/4600/5000,调一调特效,玩转主流网游、入门3D单机、几年前的主流3D单机可以基本流畅,而HD5500/6000你可以看成是更流畅一些、偶尔卡顿更不容易出现。现有测试数据表明HD5500已经超过了入门独显GT720/820的性能,所以入门独显可以洗洗睡了。有了上面的基本知识储备,就来看下面的对比表吧:
2、第五代目前发布的I7都是2核4线程的低压(U)版本,其中倒数两个数字是50的(5550/5650)是相对(5500/5600)更低频版,但核显略强(最大动态频率),至于搭载IRIS显卡的高频I7-5557U注定不会常见。如果JS告诉你这是最新I7四核CPU,可回扇之。如果JS告诉你I7-5550U是I7-5500U升级版,性能更强,可回扇之。
3、从发布数量看,第五代I5-U显然是今年的主打系列,和I7-U组一样,它们都是2核4线程,缓存较I7缩到3MB,后缀50主频更低、显卡更强的规律不变,出现了主频更高的I5-5287U。纵观参数,同频I5-U的性能应该接近I7-U,没有本质差异,所以如果JS告诉你I7比I5高一个档次,可对比主频后视情况回扇之。
4、I3只有三款,命名方式也和I5/I7有了区别。其实第五代第一批发布的都是U后缀,所以目前来看这个U的“低压概念”无法区分型号(可YY下非低压版的主频能多高),xx00可看成基本型号,xx50是低压型号,xxx7是搭载IRIS高端核显的高频高性能型号。I3命名为xx05/xx10,相差不大,也很好记,由于没有了睿频,所以基本主频即最大主频,可以预见一大波I3-5010U的产品即将出现。
5、第四代的数量就很多了,不过实际上市售常见的型号也就少数:先拿掉IRIS核显,再去掉高频的。 Q后缀即英文Quad,“四”的意思,这个命名方式从第一代桌面四核Qxxxx一直延续到现在。MQ和HQ的区别是CPU是否焊死在主板上,MQ不是,HQ是,不打算升级CPU不用在意。数字大小和性能无关的特性也体现出来,比如I7-4770HQ主频就比I7-4710HQ低。
6、这是剩下的双核I7大军,大多数I7超级本都用它们。后缀比较多,解释下并和第五代简要对比。M后缀是标准电压,U是低电压降频,Y是更低电压(可以看M/U/Y处理器的TDP功率),显卡出现了HD5000/4200,差别主要是最大动态频率。对比第五代双核I7-U,可以看到:新一代的TDP仍然是15W/28W,但是主频明显相对第四代提升,这是工艺进步的结果,再加上显卡的性能提升前面已经提到了,所以综合来看,第五代性能比第四代整体提升应该比较明显(期待Q2要发布的桌面级Broadwell)。
7、I5大军就按基本频率降序排列,对于要求性能的朋友,尽量选择靠上的型号,性能超越低频双核I7不是问题;对于要求极致轻薄的超级本,十台里可能十台都是靠下的型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其中一些低压型号如I5-4200Y,睿频频率都不足2GHz,搞好散热的话都能装平板上用了。不用太在意核芯显卡是HD4200还是HD5000,在同一架构下的核心运算能力差不了多远。Intel对一款型号的频率设定是很自由的,比如I5-4330M的HD4600最高1.25GHz,I5-4350U的HD5000才1.1GHz,I5-4300Y的HD4200是1.2GHz,但前面的I7-4610Y的HD4200才850MHz,要么就一款一款详细看搞清楚,要么就无视频率差别。
8、I3系列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I5拿掉了睿频,性能党往上看,轻薄党往下看。再往下还有奔腾系列。奔腾里一种是正统延续在I3以下的,命名方式为 Pentium xxxxM/U/Y,2核2线程,核显进一步阉割;另一种是在其他地方深度阉割后的Nxxxx为名的奔腾,4核4线程,主频还不低,但是TDP很低,性能并不强。所以如果JS拿出一个奔腾笔记本告诉你说这个是4核4线程,比双核I7还强,可以直接转身走人了。到了奔腾级别,就可以引入按摩店APU笔记本竞争了,按摩店APU的CPU部分大致和Intel奔腾性能接近(桌面版价格也差不多),但是APU的显卡部分较强,因此对于预算有限、想花少少钱买强强的集显本,APU是不二之选。Intel再往下的赛扬和阿童木就不介绍了。最后一个没标出来的点:内存支持。除了最后提到的奔腾Nxxxx只支持最大8GB DDR3-1333内存以外,列表里的所有CPU要么支持双通道最大32GB,要么支持双通道最大16GB,所以如果你要上32GB内存,务必看一下具体CPU型号是否支持,最高2x8GB内存及以下容量很安全。CPU选择建议:总结一下,如果觉得看上面的还是头疼,那么告诉你三句话选CPU的办法:性能党先看是几核几线程(数字越大越好),再看基本主频(数字越高越好),再看主频有没有“最大xxGHz/up to xxGHz”(有比没有好),不在乎是不是I7/I5/I3,但是不要买到奔腾Nxxxx。非性能党买轻薄便携本的根据预算选择I3/I5/I7的任意一款即可。想集显玩游戏又缺钱看APU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