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双排牙是怎么回事
双排牙定义
儿童6至12岁处于换牙期,恒牙已萌出,相应乳牙未脱落,叫做乳牙滞留,俗称“双排牙”或“背背牙惯墀眚篪”。
双排牙形成原因
孩子的营养好,牙胚发育比以前早,往往恒牙长了出来乳牙还没掉。
牙齿未得足够锻炼,不利于乳牙牙根生长发育及自然吸收、脱落。
食物过于精细,儿童颌骨咀嚼刺激不够,恒牙胚往口腔中移动减少,不能挤掉乳牙,只有在乳牙舌侧长出,形成“双排牙”。
恒牙胚发育错位,恒牙牙胚没有正对乳牙根尖部,而在乳牙根的内侧生长,使乳牙根不能随着恒牙的生长吸收,而只在牙根的一侧发生吸收,新生恒牙在萌出时乳牙仍很牢固,根本没有要脱落的迹象,没有正常脱落的乳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而形成双排牙。
乳牙病变,牙齿替换时,乳牙脱落后,恒牙会在乳牙原有的位置长出,由于乳牙龋坏严重造成乳牙根吸收障碍等情况造成乳牙不能及时脱落。
恒牙的错位造成的错合畸形,已经萌出的恒牙由于位置不够、异位萌出或是咬唇、咬舌、吹口哨、咬铅笔等不良的习惯导致恒牙与恒牙之间的前后错位排列形成双排牙的现象。
双排牙危害
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换牙期的孩子乳牙未掉,新的恒牙就已经长出来了,两排牙齿挤挤挨挨,像锯齿,看着怪吓人的。口腔专家分析,双排牙孩子增多,与孩子进食过于精细的食物,乳牙未得足够锻炼有关。乳牙滞留导致新生恒牙位置方向异常,甚至无法萌出,这对孩子颌骨发育、咀嚼效果、口腔卫生、面部美观都会造成影响。
不利于牙齿清洁卫生,容易形成牙垢和牙结石而造成孩子的口臭;
也可能诱发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炎症性疾病;
局部含有细菌微生物的慢性炎症病灶,其中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血管及淋巴管被带到机体的一些器官和组织,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细菌生长繁殖,细菌毒素损害组织和器官,使这些远离患牙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疾病比如心肌炎、肾炎、心内膜炎、眼疾、风湿性关节炎等问题。
双排牙怎么办
遇到乳牙滞留形成的“双排牙”,家长应该尽快带孩子到牙科医院拔除滞留乳牙,为恒牙的发育腾出空间让出位置。
已经出现牙齿不排列不齐时,在孩子恒牙换完之后即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一般矫正的最佳年龄段在12~14岁。
双排牙如何预防
换牙期的孩子应该多吃一些粗粮和未经细致加工的食物,食品对乳牙的刺激作用能促使乳牙正常脱落,鼓励孩子多吃些硬质粗纤维食物比如豆类、甘蔗、玉米等等。
正在发育期间的儿童家长应该监督孩子纠正不良的习惯:咬唇、咬舌、吹口哨、咬铅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