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诗春风昨夜入山来,后面是什么

2025-04-13 02:42:39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冥居哿齑芳兰处处开。

全诗是: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舄踣焱莠伴,更无他卉可同栽。释义:昨晚,春风吹入山中,山里的兰花都竞相开放。山中萧瑟静谧,只有竹子可以陪伴着像我这样的君子,其他的花卉够不上资格。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诗春风昨夜入山来,后面是什么

扩展资料:

郑板桥以怪出名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书画成就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郑燮的绘画理论郑板桥注重对自然和周围事物的观察,师承自然;他写道:“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响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张“意在笔先”;他在一幅画上题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轶事郑板桥在《板桥自叙》中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余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儿之戏。”

因嗜吃狗肉,曾经有大学士纪晓岚宴请郑《狗肉全席》大餐代乾隆皇求画趣事,画收藏于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燮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51
  • 阅读量:58
  • 阅读量:47
  • 阅读量:87
  • 阅读量:78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