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发展发展原则的介绍

2025-04-13 05:47:43

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3刳噪受刃条原则,即①头-尾(从上到下的)原则:

1、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部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行-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2、近-远(由中心到边缘的)原则:接近身体中心(躯干)部分的肌肉和动作总是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部分的动作最后发展。以手臂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得最迟。

3、整体-部分-整体原则:初生婴儿的动作是混乱笼统的、未分化的大肌肉群动作。如4、5个月的婴儿要取前面的奶瓶,往往不会用手,而是用手臂乃至整个身体,哭泣的时候也是全身舞动。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成熟以及婴儿自身的反复练习,动作不断分化。婴儿渐渐学会控制身体局部的小肌肉群动作。

当身体某部位受到刺激时,能控制仅由有关部位作出反应,而抑制其余部分的动作。在婴儿获得了对各部分的小肌肉群动作控制之后,又学会把这些小动作“归并”到一起,整合成为更加复杂的整体动作。如:婴儿在学会控制头部、颈部、手臂的动作后,在这些已经分化了的动作的基础上整合协调产生了坐的动作。

这是更高一级的整体动作。H.沃纳(1948)把这个过程称为“分级整合”。动作发展就是从大肌肉群动作到小肌肉群动作,从未经分化的混沌的整体动作到分化了的整体动作的不断分化、不断整合的过程。

动作发展发展原则的介绍

扩展资料:

动作发展阶段:

头部

头部动作包括眼肌控制、微笑和抬头。眼肌控制发生于出生初期。生后12小时就出现眼睛注视移动中的成串东西的“眼球震动”运动;3、4周有眼睛逐物运动;2、3个月有水平方向的眼睛运动;3、4个月有垂直方向的眼睛运动;圆周式的眼睛运动出现在几个月后。

生后1个月可见由触觉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微笑;那种由他人的微笑所引出的社会微笑须在第3、4个月开始。婴儿第1个月便能在俯卧时抬头,到5个月才能在仰卧时抬头;当抱成坐的位置时,4~6个月间会头部直立。

躯干部

儿童躯干部动作主要有翻身、坐、大小便控制等。生后2个月能左右转动身体,由侧卧转为仰卧,满4个月时能由仰卧转为侧卧,到6个月时可完全翻转。4个月时能抱着坐下;5个月时若有靠背就能直立背部;7个月时没有靠背可自己坐一会儿。

9个月时能单独坐直10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婴儿需到神经系统分化到相当程度才能实现大小便控制。通常须满6个月后才能学习控制大便,到15~16个月后能控制小便,而真正能控制大便是在2岁,控制小便是在4~5岁。

臂和手

6~7个月时能伸臂拿取东西;到1岁时,没有臂的胡乱动作而能拾起小的东西。用拇指和另外 4指对立的动作抓握物体已在3~4个月后出现;用同样的动作拾取物体约在 8~10个月出现。

H.M.霍尔沃森(1931)曾对抓握动作的发展过程作过详细的描述:抓握反射-不会抓-握不紧-不用拇指抓-抓握时用拇指-拇指与4指协调抓握。最初手和手臂的活动都是不随意的,只有到6~7个月后建立了手-眼动作协调的联系,才能成为有目的的、随意的动作。

腿部

约在出生2周末,婴儿用踢的方式使自己身体转动,以后双脚可以不和身体一起运动。在学会翻身和坐起后,婴儿开始学习爬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动作发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