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业目标管理化
1、(一)目标管理有利于指明企业发展方向。 目标就是方向。试想一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作为引领,必定会偏离方向,失去重心。因此,实施目标管理,如同给企业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不仅有利于企业找准发展的定位和抓手,而且有利于企业瞄准总体发展目标,加强目标层级分解,加强资源整合,挖掘发展潜力,实施工作的系统推进,分步实施。
2、(二)目标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实施目标管理,依据明确的部门划分、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将企业的整体目标细化为部门目标、员工目标,督促所有员工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这样,在所有员工都朝着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而努力时,企业的管理目标就更容易实现。
3、(三)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促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由组织中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然后,同每一个人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规定他的主要职责范围,并以这些规定为指导,评价一个部门或每一成员的贡献情况,进而根据贡献的大小进行利益分配。这种管理模式,非常有利于把整个团队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上来,更加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员工将目标压力化为工作的动力,不断推进各项工作上水平、创一流。
4、(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分清目标管理与目标考核的区别。 “目标管理”模式和现行的“目标考核”均属于以目标为管理重心的企业管失窝蜜琶理方式,两者看似相同,在实际运用中通常被许多企业所混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而现行目标考核则只强调目标本身,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单纯围绕目标开展工作,缺乏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整个管理过程的优化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推行目标管理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特征制定不同的目标管理制度,让每一个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二)要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没有严格的控制体系,实施目标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目标管理,其目标制定仅是简单地自上而下的下达,并未强调目标实施者的参与,从而使得目标设定仿佛“空中楼阁”,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缺乏论证,目标设定的过大或过小,都可能造成结果与预期的偏离。目标过大将使管理工作落空、目标过小则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要想提高目标管理的效率,必须通过目标的逐级分解、逐级考核,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各部门、各员工的分目标,形成更加完备的目标锁链,实现目标之间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锁链式”目标体系,为总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而且,目标管理要注意强化员工主动参与目标设定,以目标为导向将所有员工都约束在制度范围之内,通过员工自己确定目标、自我设限、自我加压的方式,能避免员工的应付懈怠心理,促使所有人都瞄准一个共同的方向进行努力,进而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管理。 (三)要加强责任分解,不断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 目标因职责而产生,并通过履行职责来实现。目标管理从确定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必须克服目标管理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做到权、责、利三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必须相互对称,由此来推动企业内部的权责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