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负载均衡以及如何有效进行负载均衡设置
1、服务器负载均衡产生背景随着 Internet 的快速发展和业务量的不断提高,基于网络的数据访问流量迅速增长,特别是对数据 中心、大型企业以及门户网站等的访问,其访问跽啻猢崇流量甚至达到了 10Gb/s 的级别;同时,服务器网 站借助 HTTP、FTP、SMTP 等应用程序,为访问者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和信息,服务器逐渐 被数据淹没;另外,大部分网站(尤其电子商务等网站)都需要提供不间断 24 小时服务,任何服 务中断或通信中的关键数据丢失都会造成直接的商业损失。所有这些都对应用服务提出了高性能和 高可靠性的需求。 但是,相对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器处理速度和内存访问速度的增长却远远低于网络带宽和应用 服务的增长,网络带宽增长的同时带来的用户数量的增长,也使得服务器资源消耗严重,因而服务 器成为了网络瓶颈。传统的单机模式,也往往成为网络故障点。
2、针对以上情况,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 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采用高性能服务器替换现有低性能服务器。 该方案的弊端: 具亘铗想• 高成本:高性能服务器价格昂贵,需要高额成本投入,而原有低性能服务器被闲置,造成资 源浪费。 • 可扩展性差:每一次业务量的提升,都将导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成本投入,性能再卓越 的设备也无法满足当前业务量的发展趋势。 • 无法完全解决现在网络中面临的问题:如单点故障问题,服务器资源不够用问题等。 (2) 组建服务器集群,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在服务器集群间进行业务均衡。 多台服务器通过网络设备相连组成一个服务器集群,每台服务器都提供相同或相似的网络服务。服 务器集群前端部署一台负载均衡设备,负责根据已配置的均衡策略将用户请求在服务器集群中分发, 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对服务器可用性进行维护。 该方案的优势: • 低成本:按照业务量增加服务器个数即可;已有资源不会浪费,新增资源无需选择昂贵的高 端设备。 • 可扩展性:当业务量增长时,系统可通过增加服务器来满足需求,且不影响已有业务,不降 低服务质量。 • 高可靠性:单台服务器故障时,由负载均衡设备将后续业务转向其他服务器,不影响后续业 务提供,保证业务不中断。 图
3、NAT方式L4 服务器负载均衡 NAT方式L4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组网灵活,后端服务器可以位于不同的物理位置,不同的局域网内。 NAT方式下,LB设备分发服务请求时,进行目的IP地址转换(目的IP地址为实服务的IP),通过路 由将报文转发给各个实服务。NAT方式L4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典型组网如 图 所示。NAT 方式 L4 服务器负载均衡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元素:• LB Device:负责分发各种服务请求到多个 Server 的设备。• Server:负责响应和处理各种服务请求的服务器。• VSIP:对外提供的虚拟 IP,供用户请求服务时使用。• Server IP:服务器的 IP 地址,供 LB Device 分发服务请求时使用。实现原理客户端将到 VSIP 的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群前端的负载均衡设备,负载均衡设备上的虚服务接收客户 端请求,依次根据持续性功能、ACL 策略、调度算法,选择真实的服务器,再通过网络地址转换, 用真实服务器地址重写请求报文的目标地址后,将请求发送给选定的真实服务器;真实服务器的响 应报文通过负载均衡设备时,报文的源地址被还原为虚服务的 VSIP,再返回给客户端,完成整个 负载调度过程。 Host
4、DR方式L4 服务器负载均衡 相对于NAT方式,DR方式L4 服务器负载均衡中只有客户端的请求报文通过LB,服务器的响应报文 不经过LB,从而减少了LB的负载,有效的避免了LB成为网络瓶颈。DR方式下,LB设备分发服务请 求时,不改变目的IP地址,而将报文的目的MAC替换为实服务的MAC后直接把报文转发给实服务。 DR方式L4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典型组网如 图 所示。
5、 L7 服务器负载均衡 L7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典型组网如 图 所示
6、实现原理 客户端首先与服务器群前端的负载均衡设备建立 TCP 连接,然后将到 VSIP 的请求发送给负载均衡 设备。负载均衡设备上的虚服务接收客户端请求,依次根据持续性功能、实服务组匹配策略、调度 算法,选择真实的服务器。然后,负载均衡设备先用客户端地址与真实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再 用真实服务器地址重写客户端请求报文的目标地址,并将请求发送给真实服务器。真实服务器的响 应报文通过负载均衡设备时,报文的源地址被还原为虚服务的 VSIP,再返回给客户端,完成整个 负载调度过程。 2. 工作流程 L7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工作流程图如 图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