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理财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不看吃大亏!
1、 产品评级不见得靠谱 在产品说明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相关的风险评级,如中信银行一款产品就在说明而汨逅刽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黄色级别),其实都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意义并不大。 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不少银行也在走过场。
2、 资金投向要关注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 如果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3、 不去触碰“霸王条款”的理财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投资者的钝鸵捎貌收益“榨干吸尽”,投资者要当心这样的理财产品,尽量不去触碰。 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4、 超高收益往往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否能够读懂复杂的产品说明书,高收益率都是很大的诱惑。 目前结构性产品多为保本、部分保本或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由于触发条件等的严格限制,超高收益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沦为银行营销的噱头。
5、 费用要当心 与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为突出。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
6、 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的理财产品。 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委托关系,若出了事,它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