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中药的方法

2025-04-29 01:12:48

1、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喂服方式  中药煎剂一般较苦,给孩子喂药是很困难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采胃申赜驵取不同的喂服方式。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尽量不要强行灌服,使孩子产生抗拒情绪,建议家长在其服药前耐心说服,讲明“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争取其主动服药。家长通常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自己先喝1-2口。还可以在药水里适当加些白糖、中药伴侣,以减轻苦味。  而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往往要采取灌服的方法。灌药时,切忌用手捏孩子的鼻子,以免引起呛咳和呕吐。喂药时,将孩子抱在怀里,呈半卧位姿势,固定其头和手,用压舌板或小匙压住舌中部,或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孩子的两颊部,使其口张开,然后用装满药水的小汤匙顺着口角送至舌根部。喂入后,听到药水的下咽声再取出小匙,然后喂第二口。喂完药后再喂点温开水以冲去残留在口中的药水,要把孩子抱起来轻轻拍打背部,防止呕吐。  另外,喂服3-4个月以内的小婴儿还有个小技巧,可以将药水灌入奶瓶内,在奶嘴上涂些蜂蜜,在孩子迷糊要睡觉时让其吮吸,当孩子感觉苦味时,已经咽下部分药水了。

2、增加喂药的次数  小儿服药与成人不同,最好将中药连续煎两次后,兑到一起,再分成数份分次服下。学龄期儿童可分3~4次喂,婴儿期则可分5~6次甚至更多次喂完,每次可间隔半小时或1~3小时再喂,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中医有“吐药不吐性”之说,即使孩子服药后有些呕吐,家长也不要丧失信心,可隔一会儿再喂,一般总是喂入的多,吐出的少。

3、喂中药温度时间也有讲究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理论,因此服药有热服和温服之分,这样可提高药物的疗效。一般药物均宜温服,祛风寒、发汗解表药(治疗感冒发热的药)应热服,服完药物以后,还可以喂些热水、热奶或热粥,然后盖上被子,促使孩子出汗,以利于退热。  中药煎剂的服用时间也有讲究:通常急性病服药不拘时间;补益药、泻下药以空腹为宜。治咽喉病的药要慢慢含咽,或者含漱吞咽;健胃药或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的药要饭后服;若孩子喂药后容易呕吐,则可饭前喂药。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