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八步阅读法”这么训练

2025-04-12 02:50:38

1、自审课题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理解文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提高阅读能力。读前审题,看文题在提示内容、提炼主题、把握思路等方面给予哪些提示。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解释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金色的鱼钩》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将相和》揭示了文章的思路。理解文题时,要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去读书。如《西湖的绿》看到题目,便可想到:西湖的绿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去读书,就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自读课文  拿起文章,先浏览一两遍,熟悉全文,了解概貌,只要粗略地了解便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总体的把比谯硇劾握,可采用“以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住主干;遇到难词,要善于根据词的排列组合和上下文的联系,推断它的含义;碰到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当然,如果几次碰到它,说明它常用,就应该查阅工具书,省去以后的麻烦。

3、 3、自学生字、新词  在浏览过程中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同时标上记号,然后利用工具书进行查阅,掌握字的音、形、义;明确词语的表达作用。清除字词障碍,为阅读打下基础。

4、学习语法、修辞  再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佳言警句,同时,可用红笔在文章的行间、天地、左右空白处作注释、点评,也可摘抄于笔记本上。如:在阅读《西湖的绿》时,有的同学就用波浪线把“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的闲……”划了下来,同时在空白处注明“观察细致。用词恰到好处”的字样。通过自己的琢磨、分析,这样的句子便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5、 5、理清思路  通过对字、词、句的学习,疏通了全文,在此基础上。应细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6、  6、明中心、析特点  在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慨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评议、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艺术诸角度,领略文章的精妙,找出成功的规律。

7、 7、质疑问难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同学们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均不相同,所以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及时提出,或向人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使疑难得以解决,提高阅读效果。

8、 8、写读书笔记  为了使阅读的文章在头脑中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可写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对阅读内容进行小结,联系自己的实际,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发现事物的共性,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使获得的东西条理化、系统化。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31
  • 阅读量:78
  • 阅读量:92
  • 阅读量:37
  • 阅读量:22
  • 猜你喜欢